谁能告诉老百姓“一滴香”能不能吃?

生活常识 2025-04-18 11:22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在公众的心中,要求其实并不高。他们不必面对复杂的化学公式,也不必遵循学术期刊的严格标准。对于公众来说,只需简单明了的信息,就能让他们安心。

《为学》中的一句话引人深思:“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最近,一种名为“一滴香”的快速熬汤添加剂被媒体曝光。当记者试图验证其安全性时,却遭遇了种种困难。一些部门要么推出“玻璃门”,只负责检测送检者提出的物质,要么坚持要求提供送检物质的配方或具体名称,否则拒绝检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禁要问,这是“难或易”的问题,还是“为不为”的问题?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他们并没有深厚的化学背景知识。面对未知的食物添加剂,他们会产生疑惑、恐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近年来,从“红心鸭蛋”到“瘦肉精”,从“毒奶粉”到“地沟油”,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感。难道我们非要让公众都变成化学家,才能解决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吗?

答案显然不是。公权力的存在,正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存在,因为他们能够代替公众去研究、判断食品的安全性,避免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掌握大量的化学知识来判断食品能否食用。这是节约社会成本的必然选择,也是公众让渡部分个人权力给这些部门的体现。

我们也要承认,检测可能存在难度。正如破案难之于作案,千差万别的物质使得逆向分离不如正向融合容易。即使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下简单明确的结论也可能心有忐忑。但即便如此,这并不能成为部门失语、噤声的借口。

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去做。接受了公众让渡的权力后,这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这是最基本的权力。而那些选择不作为的部门,往往是被个人或部门的利益得失所迷惑。他们可能因为害怕结论带来的压力而选择逃避,比如接受检测后需要面对的不确定性和责任。于是他们设置各种门槛,要求送检者提供品名、配方等,或者用专业术语迷惑公众,甚至选择谎报瞒报。

公众的要求其实并不高。他们不需要复杂的分子式,也不需要规范的学术论文。他们只需要简单明了的信息,告诉他们“是或不是”,“能吃或不能吃”。甚至只是一个简单的表态,比如接受送检样品并立即进行检测,也能安抚公众的担忧。说到底,坦诚公开积极的姿态才是最好的食品添加剂。我们应该以开放透明的方式与公众沟通,让他们了解食品安全的真实情况,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