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桧却要作出杀其父救其子如此
介绍岳飞之死:历史冤案背后的故事
一直以来,岳飞之死都堪称历史上的重大冤案,引发后世无尽唏嘘。许多人不禁要追问,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悲惨结局?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风趣网小编一起,深入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
众所周知,岳飞因对抗金国而被后世铭记,而秦桧因全程参与了对岳飞的构陷,成为千夫所指。岳王庙前秦桧等人的跪像便是明证。后世在解读岳飞之死时,常常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为迎二圣的口号以及抗金行为威胁到了宋高宗和秦桧等投降派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迎二圣的口号并非岳飞所提出。这一口号最初是由宋高宗在继位诏书中明确提出,并在黄天荡大战时再次强调。事实上,秦桧最初想要诛杀的是名将韩世忠。绍兴十一年(1141年),秦桧曾安排诬告韩世忠的亲校耿著谋反,意图置其死地。
岳飞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当得知韩世忠遭遇诬告后,岳飞不仅拒绝参与瓜分韩家军,还书信告知韩世忠真相。这一举动虽然救了韩世忠一命,却激怒了秦桧。此后,秦桧故技重施,通过诬告岳飞爱将张宪谋反来牵出岳飞。最终,岳飞父子相继入狱。
尽管岳飞案的主审何铸曾是秦桧的亲信,但在提审岳飞后却发现所谓谋反信件的纯属子虚乌有。然而宋高宗仍下令赐死岳飞。就在秦桧却作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以刑部和大理寺的名义上奏宋高宗,请求保留岳飞之子岳云的性命。
这背后的原因何在?其实这与赵匡胤开国后立下的誓约有关。誓约规定后世子孙不得擅杀大臣及上书言事者。宋高宗继位之初就接到了老皇帝通过曹勋传来的这一誓约。因此即便身为宰相的秦桧也不敢擅自杀掉岳飞而只能通过皇帝赵构下诏赐死。对于岳云和张宪秦桧则只是依照惯例申请免死并非出于良心发现而是出于策略考量。秦桧的这一招可谓一箭双雕既借皇帝的猜忌之心除掉了岳飞又将违誓的责任完全推给了赵构。事实上下草除根为何留下岳云一命正是出于此策略考量。早前韩世忠曾在苗刘兵变中将赵构从叛军手中救出因此深得赵构信任而岳飞的一些举动如擅自辞职及对高宗生育问题的建议等都引起了宋高宗的猜忌为后来的悲剧埋下隐患。秦桧正是利用这一点成功地将岳飞的死因归咎于高宗的猜忌而非自己的构陷。
历史总是充满了曲折与复杂在这场悲剧中我们看到了忠诚与背叛、策略与阴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历史的丰富色彩和深刻内涵。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更深入地了解岳飞之死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对历史有更多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