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张居民健康卡正式使用
银医互联新篇章:佛山健康卡迈入金融时代
昨日,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与中国银行佛山分行的紧密合作下,“银医互联”合作项目签字仪式顺利举行,这标志着广东省居民健康卡项目正式迈入新的里程碑。这场合作不仅仅为市民带来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更开启了健康卡与金融服务的融合新纪元。
如今,市民手中的健康卡已不再仅仅是医疗的通行证。经过升级后的健康卡,融合了金融服务功能,让市民在医院的自助设备上不仅能实现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还能轻松完成金融转账。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市民就医的便捷性。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居民健康卡具备最近五次就诊记录的存储功能。这意味着,市民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就医历程,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这不仅为市民节省了时间和金钱,也为卫生部门提供了有效的监管手段,确保医院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正常权益。
自去年1月6日佛山健康卡启动以来,已在全市22家医疗机构中通用,累计发放超过90万张。除了传统的挂号、诊疗、体检、计费等基础功能,市民还能通过这张卡登录佛山智能健康网进行专家预约挂号。这张小小的卡片,已经成为市民就医的得力助手。
佛山市卫生局副调研员杨博对居民健康卡的安全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实行全国统一的分级密钥管理体系,并采用PMI编码作为个人身份的唯一标识,市民只需在智能健康网上自设密码,就能确保个人资料的安全。
中国银行佛山分行刘劲行长表示,作为唯一参与卫生部居民健康卡研制的机构,中国银行已经在全国30余家大型医院实施了“银医互联”合作项目。如今,通过跨领域的数据交换和资源整合,银行为医院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支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升级后的健康卡具备了支付功能,完全符合卫生部对居民健康卡的要求。
市二医院的李蜀光院长介绍,未来医院将借助金融服务和信息化支撑,投放近40台自助终端设备到医院的各个角落。这将使市民从挂号到缴费到查询都能自助完成,极大提升了就医的便捷性。
的统计数据表明,佛山市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健康档案。全市已有307.7万份居民健康档案纳入数据库,其中通过健康卡建立的区域电子健康档案达90.8万份。佛山市常住人口的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已经超额完成国家医改所要求的50%的目标,达到了55.5%。这不仅体现了佛山市在医疗服务方面的进步,更是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