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四氯化碳中毒的急性期,肝功能损害的诊断指标显得尤为关键。血清ALT和AST活性的显著升高成为了不容忽视的标志,它们作为肝功能损害的主要诊断依据,为我们提供了病情严重程度的直观反映。除此之外,血清肝胆酸及血清前白蛋白等指标的测定同样极为敏感,它们能够在早期就捕捉到肝功能的细微变化。
当四氯化碳中毒导致的损伤更为严重时,我们观察到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上升,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而血清白蛋白则显著下降。这些指标的变化不仅揭示了肝功能的损害程度,也为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除了肝功能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同样重要。尿液成分的变化可能提示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迹象。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增加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的降低是评估肾小球过滤率(GFR)的常用方法。一旦GFR下降超过50%,我们应考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性。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四氯化碳中毒,我们还可以测定血液和呼出气中的四氯化碳浓度,这一指标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诊断参考。综合上述各项指标,我们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四氯化碳中毒的病情,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