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极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大健康 2025-03-18 14:33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在早期的心电图研究中,Shipley和Hallarua在1936年首次观察到,部分心电图患者的ST段呈现出特征性的上升,而这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的迹象。这一现象,被称为早期复极综合征(ERS)。随着心电图技术的普及,ERS的检出率逐渐上升,推测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强有关,这种变化被视作正常的心电变异。

关于ERS的发病机理,有多种学说。一种观点认为,ERS是由于心内膜下部的心肌在复极过程中,早期复极的结果。特别是在前壁心外膜下的心肌中更为常见,因此ST段移位以V2至V4导联最为显著。这种复极变异使得ERS被命名为早期复极综合征。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ERS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这种现象多见于健康青壮年及运动员,并且大多数人有心动过缓的现象。在睡眠时,ST段的升高更为明显。使用阿托品并不能使ERS的特征性心电图消失。当个体进行运动或体力应激时,随着心率的增加,ST段可以降至正常,甚至全部消失。这可能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迷走神经的影响减弱。

还有研究者提出,ERS可能与附加的房束道有关。他们认为ERS的房束道可能存在,是预激综合征(WPW)的一个亚型。部分ERS患者可见P-R(Q)间期略短,并且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广泛的前壁心肌梗死。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组织的发现来证实这一观点。

还有报道称ERS可能与心外膜机械刺激有关。AboKyMoB报道了71例ERS患者,其中15例患者有膈疝、食管憩室或左侧膈肌顶部松弛。这15例患者的ERS可能是由于心外膜受刺激所致。

也有报道指出一家族兄弟七人均有家族性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病例,因此不排除ERS的先天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虽然关于ERS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各种学说的提出为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一病症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上一篇:心肌病与心肌炎有何异同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