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实验室的检查
胆石病的诊断之旅:深入探索实验室检查之路
胆石病,一个常见的胆道系统疾患,其确诊过程涵盖了多方面的实验室检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胆石病的检查方法,为您揭示其神秘面纱。
一、走进实验室,探索胆石的踪迹
当我们怀疑存在胆石病时,实验室检查就成为了我们的重要武器。那么,具体有哪些检查项目呢?
1. 胆红素代谢检查:当胆石引发胆管梗阻,血清总胆红素会上升,其中的直接胆红素比例会超过40%,甚至可能超过60%。尿液中的胆红素含量明显增加,而尿胆原和粪胆原则会减少或消失。
2. 碱性磷酸酶与谷氨酰转肽酶检查:梗阻性黄疸时,碱性磷酸酶(ALP)会明显增加,常超过正常值的3倍。谷氨酰转肽酶(γ-GT)也会显著上升。血清转氨酶(ALT、AST)和乳酸脱氢酶(LDH)也会有所升高。
3.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胆管梗阻会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注射维生素K后,如果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说明肝功能正常。但如果长期胆管梗阻导致肝功能严重损害,即使注射维生素K,凝血酶原时间也不会恢复正常,提示肝细胞存在凝血酶原障碍。
4. 血清铁与铜的比例:正常情况下,血清铁与铜的比例为0.8~1.0。但胆道梗阻时,血清铜含量增加,使这一比例降至小于0.5。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虽然目前这种检查方法使用较少,但仍然具有诊断价值。收集十二指肠液的方法主要有十二指肠插管法和逆行胆管造影法。在刺激胆囊收缩后,收集富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现胆固醇晶体和(或)胆色素钙盐颗粒,对胆石症的诊断具有关键性的帮助。
胆石的诊断需要一系列的检查流程来共同确认。希望能够帮助您对胆石病的检查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有任何疑虑,建议尽快就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