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全球抗疫我科学家分享肺部超声影像学
中南大学湘雅团队重大突破:重症超声技术为新冠肺炎诊断带来曙光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张丽娜教授团队在国际杂志《重症医学》上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详细阐述了新冠肺部超声影像学的独特特点,并分享了运用肺部超声指导诊疗的经验。这一突破性研究有望为全球新冠肺炎的诊断和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截止至3月12日,全球病例数已突破13万。相关重症患者因其易并发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治疗难度加大。在这一背景下,中南大学的这支团队在武汉一线抗疫工作中,创新采用重症超声技术救治重症患者。
团队指出,重症患者的多种复杂状况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呼吸衰竭无法转运,以及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等,限制了肺部CT在部分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重症超声技术,凭借其床旁、动态、实时、可重复等特点,为无法进行肺部CT的患者提供了新的肺部影像学筛查手段。该技术不仅能助力早期诊断和分级预警,还能及时启动治疗方案。
张丽娜教授表示,重症超声相比肺部CT有着独特的优势。它可实现床旁动态评估,整合多目标进行评估,与其他监测手段相结合,获得重要的监测和评估数据。这一过程贯穿呼吸衰竭原因筛查、肺部病变评估、肺保护性通气治疗实施、心脏动力学评估和循环管理策略制定、ECMO管理等全过程。这一技术为医生提供了及时、准确、个体化的诊断与治疗调整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2月初以来在武汉救援中的实际应用经验,张丽娜团队还联合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和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牵头制定了《基于重症超声的重症新型病毒肺炎救治建议》。这一成果对于指导未来新冠肺炎的诊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展现了中南大学湘雅团队在医学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卓越贡献。这一消息无疑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注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