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荒蔓延京城成常态 无偿献血纳入精神考核
在北京这座繁华都市,“血荒”已成为日益引人关注的常态问题。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在接受采访时深入了这一难题。他强调了鼓励团体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并指出区县献血量将被纳入精神文明考核体系。这意味着,未来的无偿献血不仅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一环,更将成为衡量地区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毛羽表示,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医疗需求逐年增长。近年来,本市年门急诊量以惊人的速度递增,去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6亿人次。面对如此庞大的医疗需求,街头采血量有时显得捉襟见肘。当北京血液库存频频亮起黄灯时,保障临床用血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北京将采取开源节流的方式增加血液库存。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献血问题,增大无偿献血力度是关键。对此,相关部门已经提出了将无偿献血纳入绩效考核的建议。此举旨在激发更多的单位和团体积极参与献血,进一步壮大无偿献血的队伍。
毛羽强调,我国当前的无偿献血基础仍然较为薄弱。据了解,我国的无偿献血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全国人口献血率仅为8.7‰,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尽管北京在这一方面表现较好,献血率和献血量均居全国首位,但在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面前仍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加强血液使用的监管,减少和杜绝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的发生,北京将严格审查临床用血量。一旦发现存在大量且不合理的用血情况,卫生部门将立即启动重点监督程序。此后,该医疗单位在申请血液时,其血液使用情况将受到更加严格的审查。对于存在大剂量不合理用血的情况,将不予批准。
这一系列的举措旨在确保每一位需要血液救助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我们相信,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的无偿献血事业将取得更大的发展,为构建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