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力争2020年麻风病控制在3300例以内%
麻风病:一部与时间的赛跑史
从卫生部办公厅发布的《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中,我们得知一场关乎公众健康的战役正悄然展开。这不仅是一场针对麻风病的战斗,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麻风病,这个由麻风杆菌引发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自其出现以来便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我国正致力于将其控制在最低限度,目标是在2020年将麻风病患者数量控制在3300例以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正在积极行动,成立由多部门参与的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一、二类地区都会召开会议,共同研究解决防治过程中的难题。这不仅体现了对公众健康的关心,更展现了社会各界共同应对这一挑战的决心。
在这份《方案》中,我们看到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到2015年,全国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10年减少20%,并且新发现的患者中2级畸残者的比例在一类地区控制在20%以内。对于所有新发病例,我们将开展疫点调查,对所有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检查,确保当年发病、当年发现。
培训也是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将加强对防治机构专业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对麻风病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防治方法。我们还将加强在医疗机构皮肤科和神经科医师的培训,确保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并报告麻风病的可疑线索。
《方案》还强调了对于重型麻风病患者的隔离治疗、在流行地区的卡介苗接种、加强宣教工作以及患者的日常护理等方面的要求。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知,减少误解和歧视,为麻风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我们深知每一个目标、每一个措施的背后都是无数人的努力和付出。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消除麻风病危害而努力,为公众的健康而战斗。因为我们深知,只有胜利,才能让这场赛跑真正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