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幼儿补钙应遵从医生指导 时间不宜过长
中新网4月12日电 据卫生部今日新闻发布会消息,首都儿童研究所营养研究室研究员、全国佝偻病科研协作组副组长吴光驰就婴幼儿补钙问题发表观点。他强调,补钙的原则是缺则补之,不缺不补,补量需适当,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时长不宜过长。
吴光驰指出,婴幼儿出现缺钙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胎儿期储钙不足。这主要是由于母亲在妊娠期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是由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或多胎等情况导致的。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的钙摄入不足也会影响婴儿的钙吸收。辅食添加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1岁左右的婴幼儿,由于奶制品量减少,如果添加的辅食过于精细,或者使用了果汁、碳酸饮料替代奶类,就会影响到钙的摄入。
除此之外,幼儿期膳食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钙摄入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儿童钙摄入普遍较少,主要是因为膳食结构不合理,含钙较高的牛奶、大豆等摄入相对较少。食物中还含有许多影响钙吸收和生物利用的因素,如草酸、植酸等。
维生素D的缺乏也是导致婴幼儿缺钙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其中内源性维生素D的转化受日照时间影响,外源性则主要来自食物,但含量有限。如果宝宝不能坚持户外活动,或者摄入不足,就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
针对这些因素,吴光驰强调,在补钙时一定要注意合理膳食和充足的户外活动相结合。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不同年龄的婴儿需要的钙量是不同的,因此在补钙时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情况来确定补多少。他提到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也有类似的钙摄入量标准。
他提醒家长,在给孩子补钙时一定要注意动态观察孩子的各项指标及临床变化,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药物。在补钙的还要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婴幼儿每天摄入的维生素D的量应达到国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