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五常大米:稻农不能再给别人做嫁衣裳了
随着全国连续八年的粮食丰收,大名鼎鼎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也迎来了其历史的高峰。五常大米品质卓越,价格更是水涨船高,最贵的甚至能卖到百元一斤。尽管五常大米名声在外,五常市的许多稻农并未因此而感受到喜悦。他们辛勤劳作产出的优质水稻,被当地的加工企业收购时,每斤的价格却不及两元。这让人们不禁纳闷,为何中东国家凭借石油资源能够大发横财,而五常的稻农们却难以依靠他们辛勤种植的优质大米获得应有的回报?
五常水稻产业以订单农业为主,订单水稻占比高达九成以上。这些订单最初是为了稳定米源,让农民卖粮无忧。实际操作中,一些粮企却将市场风险转嫁给农民,甚至在订单中玩弄手段。有关部门未能为农民争取更多权益,导致农民难以卖出高价粮食。与此企业间也形成了联盟,控制着水稻市场。五常市拥有众多米企,这些企业几乎消化了全市所有稻田所产的水稻。稻农反映一些企业签订订单后却不履行,订单反而成为企业单方面约束稻农的工具。这些企业的订单内容也颇受质疑,一些条款类似于“霸王条款”。
回顾历史,世界石油的勘探、开采和销售曾几乎完全被西方石油垄断财团控制。这种垄断使得西方发达国家获得了超额利润,而第三世界产油国的经济利益却受到损害。为了维护自身的石油收入,中东产油国联合起来成立了欧佩克组织。这个组织曾多次使得石油价格暴涨,抗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国际油价产生了深远影响。
稻农们应当借鉴中东产油国的经验,是时候掌握定价权了。他们应该组织起来或建立一个能够代表自己、争取利益的组织,共同应对那些控制水稻市场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稻谷价格高涨却反而“坑农”的现象继续发生。稻农们需要团结起来,共同争取他们辛勤劳动应得的回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像中东产油国一样,依靠自己的资源获得应有的财富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