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示地震灾害中为何女性生存机会大于男性
在5月15日的傍晚时分,救援队员们如同天使般降临在荷花池菜市场幸福村附近。他们在宿舍楼与一家旅馆之间,成功营救出三位坚韧的女性周娜、董婉霞和徐学蓉。周娜虽然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但她依然保持着清晰的思维,能够听懂朋友的话语;董婉霞面带微笑,向周围的人们展示了顽强的生命力,打出了振奋人心的“V”字手势;而徐学蓉在获救后不久,更是毅然要求自行离去,她们都展现了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
在北川县,当海南地震救援队成功营救出妇产科医生谢守菊后,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现场医疗队伍,与救援队员们并肩作战。这一幕不仅彰显了生命的顽强,也体现了女性的坚韧和善良。
综合近期的“72小时黄金救援期”报道,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女性在过了这段关键时期后,不仅奇迹生还,而且她们的精神状态普遍比获救的男性更为良好。
昨天,在拯救卞刚芬的现场,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广州军分区武汉总医院的医师方庆。他多次参与汶川地震中的抢救工作,对于营救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他表示,在目前营救的女性中,获救女性的比例要稍高于男性。方庆医师认为,女性在密封环境下生存的可能性高于男性,这与她们的心理状态和身体构造都有很大的关系。
在心理状态方面,女性更容易保持情绪稳定。平静的心境能够减少能量的消耗,使她们在恶劣环境下支撑更长时间。女性的皮下脂肪较厚,水分消耗更少,这在相同环境下使得女性出现脱水症状的时间较男性更长。尤其是超过120小时后,女性的这些优势将更加明显。方庆医师坚定地表示:“一旦出现生还者,女性将会占绝对多数。”
生命的奇迹在这群坚韧的女性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们不仅代表了生命的顽强,也展现了女性的力量与希望。让我们向这些英勇的女性致敬,她们是真正的生命英雄。
(责任编辑: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