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含致癌物质并非致癌食品
在微微健康新闻中,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何计国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行的食品安全年会上发表观点,对于含有致癌物质的食品是否等同于致癌食品这一话题,他明确表示:“不合格食品并非不安全食品,含致癌物质并非致癌食品。”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何教授指出,我们许多传统食品如面包、油条、烤肉、腌肉等,都被误解为含有致癌物质就不能食用,这是不准确的。他解释说,不合格的食品并不一定就是不安全的。所谓不合格,可能只是产品等级标准不达标、非安全指标如标签、标示不合格或限量成分超标等问题。这些非安全指标的问题并不一定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含有违禁物质是否会对健康造成伤害,何教授表示,这需要看其含量。含有违禁物质的食品无疑是不合格的,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企业在发现问题后应积极向消费者道歉,并努力查找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而对于含有致癌物质的食品,何教授表示,这需要大量的数据基础进行认定。目前,我们缺乏人类试验证据来支持某种物质是否为人类致癌物。我们不能轻易地将含有致癌物质的食品视为致癌食品。对于企业而言,应该通过生产控制来降低致癌物质的含量,并避免添加和使用有致癌风险的外来化学物质。
何教授还指出媒体在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时经常误用国家标准。以近期发生的伊利奶粉含汞事件为例,很多媒体误用了液态奶的汞含量标准,实际上奶粉和液态奶在标准上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不能盲目相信媒体报道,而是需要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做出明智的决策。
何计国教授的观点为我们正确认识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关注食品安全的我们也需要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不盲目恐慌,共同维护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