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培奶粉事件争议不断 中外检测标准不同到底该
雅培奶粉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纷争,其背后的问题主要围绕着检测机构的差异以及国内外标准的显著不同。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网站上发布文章,详细解释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上的不同。国内确实对乳清蛋白的比例有明确规定,要求大于等于60%,然而在国际上,这一比例并未受到特别的关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下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委员会专家们也对此进行了解释,说明各国国情不同,因此在奶粉标准上存在差别。只要符合出产当地的标准,婴儿就可以放心食用。
关于雅培奶粉是否符合中国标准的问题,权威机构进行了详细的回应。中国国家标准中明确要求乳清蛋白含量应≥60%,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未对此做出规定。这意味着,根据某些检测报告,雅培香港的奶粉乳清蛋白比例不符合中国大陆的“国标”,但符合香港当地的标准。
而对于“酪蛋白过高导致婴儿肠道出血”的说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表示,酪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蛋白质之一,目前尚无证据显示酪蛋白与肠道出血之间存在关联。
这一事件的核心问题在于标准的差异。丁宗一教授表示,国际中通常使用氨基酸谱来评价奶粉中蛋白质的生物效价,而中国国标则使用乳清蛋白比例作为标准。这两种标准属于不同的体系,但只要能达到其中一种的标准,就可以认为奶粉质量达标。如何平衡这两种标准,哪种更为可靠,至今国家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
丁宗一教授认为,CER报告表面上是在讨论雅培奶粉是否符合中国国标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借此引导公众对中国奶粉国标的讨论。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标准体系,消费者在选择奶粉时难免感到困惑和迷茫。如何平衡国内外标准,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和婴儿的健康安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中国奶粉标准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