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不能献血?会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生命的涓涓细流中,我们常常面临一个看似矛盾的情境:在、肾脏等器官或组织的移植过程中,亲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成为了寻找配型的优先考量因素。在输血领域,情况却恰恰相反。当面对直系亲属间的输血需求时,我们必须慎重其事,因为近亲之间的输血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同其中的奥秘。
当亲人间的血脉相连被视作移植的宝贵资源时,却存在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近亲间的输血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免疫反应,甚至威胁生命。广州血液中心的副主任汪传喜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直系亲属间的输血可能引发一种名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反应。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并发症,其致死率极高。
这一切的背后,源于血液中的活性淋巴细胞。这些活性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它们遭遇遗传基因不一致的“入侵者”时,会迅速识别、排斥并消灭这些外来细胞。在直系亲属之间,由于遗传基因和组织结构的相似性,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往往无法准确识别这些活性淋巴细胞,从而将其视为“自家人”。外来的活性淋巴细胞得以在受血者体内存活并增殖。这些外来的淋巴细胞会“反客为主”,攻击受血者的淋巴细胞,破坏其组织器官。这就是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由来。
汪传喜指出,尽管血缘亲属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相似性,但并非真正的“自家人”。外来的活性淋巴细胞一旦在受血者体内扎根,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免疫攻击,导致严重的身体损害。这种免疫反应通常发生在输血后的一周左右,表现为献血者的淋巴细胞对受血者的器官组织进行攻击,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严重受损、恶心、腹泻以及皮肤黏膜出现大面积皮疹或大泡等症状。
在中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估计在万分之一左右。而对于近亲之间的输血,这个概率会大大增加。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尤其是一级亲属,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输血,发病率要高10至20倍。我们在面对直系亲属的输血需求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慎重决策。
生命的脆弱与宝贵让我们必须对待每一次医疗决策都充满敬畏。在输血这一关乎生命的重要时刻,我们要牢记:近亲之间输血存在极大风险。让我们共同守护生命的安宁,让爱的传递更加安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