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狗肉老店改行卖服装 美媒称吃狗肉不安全
广州餐馆变革背后的故事:从狗肉飘香到多元风味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广州的餐饮界经历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变革。曾经满大街弥漫着狗肉香味的餐馆,如今纷纷换上了新的招牌,似乎这座城市也在尝试换口味。曾经熟悉的狗肉餐馆纷纷歇业或更改菜单,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
传闻中,狗肉生意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施了严格的“一犬一证”售卖标准。这一规定让许多店家感到困扰,而检疫不达标的问题也抑制了消费。如今,这些餐馆要么关门大吉,要么转型推出新的菜品。
电台网站援引《广州日报》的报道指出,越秀区的著名狗肉老店“阳光香肉美食家”已经变成了服装店,记者尝试联系却得知电话为空号。而其他的狗肉餐馆,如贵州花江狗肉等,也纷纷停业或改变经营方向。
天河区的“狗肉得”餐馆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这家餐馆曾经以狗肉煲为招牌菜,但现在主打客家菜。店主明确表示,虽然店名没变,但他们已经不再经营狗肉生意。对于这一变化,热爱小动物的人士拍手称快,而背后的实际原因可能是监管部门对无证经营的严厉打击迫使店家转行。
农业部于2013年发布的相关规定明确了犬和猫的检疫要求,使得狗肉来源的卫生状况难以得到保障。今年3月,广州市番禺区更是开展了查处违法经营狗肉的专项行动,对没有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猫狗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这使得许多狗肉店无法继续违法经营,不得不关张或转行。
尽管一些著名的狗肉店已经关张或转行,但在一些地区,食用狗肉仍然有市场。广东省湛江市的一位店家表示,想吃狗肉的话,还得去小店寻找。她也担心这些狗肉的来源不明。一位食客也表示,虽然大店的关张并没有太影响他们吃狗肉的兴致,但她也对自己所食狗肉的来源感到担忧。
食用狗肉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层面的争论,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安全隐患。据了解,许多狗肉店的狗来源不明,存在使用剧物毒死狗的情况。而那些规模养殖的狗也容易感染疫病,但这一块却是监管的盲区。大部分狗肉都没有检疫证明。
广州餐馆的变革背后反映了社会对于食品安全和道德的关注。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未来广州的餐饮市场将更加规范和安全。人们也应该关注食用狗肉的安全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确保公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