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第一口奶成医院赚钱手段 洋奶粉巨资促销
初生婴儿与洋奶粉的纠葛:隐秘的利益链介绍
初生的婴儿,如同一张白纸,对外界一无所知。在某次医院的短暂停留中,他们却被悄然引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被喂养了某品牌的洋奶粉。当婴儿出院后,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奶粉,对其他奶粉甚至母乳都产生了排斥。这背后,隐藏着一条不为外界所知的利益链。
在广州,一位孕妇即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无论在医院还是各类孕妇课堂,她所接触的奶粉信息似乎都是同一个品牌洋奶粉。在这位孕妇九个月的时间里,她转战多家医院体检以及孕前辅导班,却未曾看到国产奶粉的身影。这让她不禁好奇,为何洋奶粉如此强大?
一位接近广州某医院内部的乳业人士向我们透露了其中的秘密。一些刚出生的婴儿,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护士私下喂养了某品牌的洋奶粉。当这些婴儿出院后,洋奶粉企业竟能神奇地获得婴儿父母的联系方式,并主动联系他们,告知婴儿曾经喝过该品牌的奶粉。这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争夺新生儿的“第一口奶”,洋奶粉企业不惜花费巨大的营销费用。仅仅进入医院的费用就可能高达数百万。这些高昂的费用拉高了洋奶粉的成本,也成为了其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医务渠道的推广费用之高,让国产乳企望而却步。
一位乳业专家告诉我们,在广州某大型医院的最近一次招标中,仅有四家奶粉企业能够进入,而门槛高达每年300万元。不仅如此,这些企业还需要给医院免费提供婴幼儿奶粉,给医务人员发放福利费。总的推广费用惊人,只有销售额达到四五十亿的奶粉企业才能承担得起这么高的费用。
乳业专家进一步透露,目前销量领先的洋奶粉企业在医务渠道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而国产奶粉由于无法聘用熟悉医务渠道的销售人员、无法承担高额的入场费用以及获取医院的信任,不得不放弃了这一大块“肥肉”。
一位多年研究乳业的人士感叹,国家有关部门早在2004年左右就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禁止开通医务渠道。文件出台后,洋奶粉企业反而更加猛烈地利用利益关系在医务渠道进行推广,形成了一条固定的利益链。这一切都是以利益为中心,人类道德的败坏,似乎让一切都失去了原本的模样。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不禁要思考,新生婴儿的选择权在哪里?他们的健康是否应该被这样商业化?我们需要的是更加公正、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而不是以利益为中心的利益链。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保障每一个新生儿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