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吃药去掉“毒胶囊皮”吞药粉被灼伤食道
毒胶囊之殇:黄老太的困惑与胶囊的真相
近日,一则关于“毒胶囊”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黄老太因担心吃到问题胶囊,竟将胶囊皮去掉吃里面的药粉,不料却被灼伤食道。这一事件不仅令人心惊,更引发了对胶囊药品安全的思考。
黄老太家住松木场,这段时间因感冒服用了抗生素和感冒药,均为胶囊装。在听到“问题胶囊”的传闻后,她心生疑虑,于是选择去掉胶囊壳直接吞服药粉。不料,这一举动却造成了食道被灼伤。
那么,胶囊壳究竟是不是可有可无呢?面对这样的疑问,专家们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杭州市中医院消化科王小奇主任表示,胶囊药品的制作有其科学依据,胶囊壳并非多余之物。相反,它在药物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胶囊壳可保护药物免受湿气和氧化作用,确保药物在胃肠液中快速分散、被有效吸收。有些药物对食道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甚至可能造成灼伤。这些药物装入胶囊,既保护了药物药性不被破坏,也保护了食道和呼吸道。去掉胶囊壳可能会造成药物有效成分流失或浪费,从而减低药效。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胶囊是肠溶胶囊或缓释胶囊,它们的胶囊壳作用非凡。肠溶胶囊作为保护壳,一路保送药物进入肠道,让药物成分避开胃酸分解,安全到达肠道才被有效吸收。而缓释胶囊则可以延长药物成分的释放时间,使药效更加稳定。
对于自行灌装胶囊的保健品,专家建议改用温水小心送服。对于赵小姐这样选择将保健品磨成粉末自行灌装的行为,虽然方便但可能存在风险。杭州市中医院西药房王维主任建议,如果担心胶囊壳有问题而服用者又可以接受的话,可以选择直接吞服或用水送服。
至于市面上出现的号称糯米粉制成的空心胶囊,虽然听起来让人安心,但行业内使用的大多数仍是明胶为主要原料的空心胶囊。如何区分?简单的方法在于:糯米原料的胶囊壳比较脆、容易破碎;明胶原料的则稍有弹性、不易碎。
经过求证,浙江省中医院、杭州市中医院等医院的中药制剂室使用的空心胶囊均来自正规厂家,未涉及被查处的问题胶囊厂产品。这一消息也算为公众带来了一丝安慰。
黄老太的遭遇警示我们:药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不容忽视。面对复杂的药品市场,我们应保持警惕、理性判断、科学用药。也期待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确保药品安全、让百姓安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