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金属污染耕地达2000万公顷
近日,我国一项震撼人心的调查数据浮出水面。据报告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扩大至惊人的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这一严峻现实在华东等六个地区的县级以上市场上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随机采购的91个大米样品中,竟有约10%的市售大米镉含量超标,引发了全国对粮食安全的深深忧虑。
随着超标镉大米事件的持续发酵,舆论哗然。这一事件不仅使湖南、江西、广东等地的大米销路受阻,更引发了公众对农田污染给百姓餐桌带来的威胁的深切关注。作为风暴核心,广东省已经展开全面清查。仍有一些地区对镉污染事件的成因和影响保持沉默。
身为普通消费者,我们的心中不禁充满疑问:污染大米的镉究竟从何而来?从农田到餐桌,我们的防线究竟守得如何?如何确保我们的餐桌安全,治理农田污染又该如何着手?
近期,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公布的第一季度餐饮食品抽验结果令人震惊。在抽检的大米及米制品中,竟然有44.4%的产品发现镉超标。而在广东省食安办公布的抽检中,不合格大米中更有14个批次来自于湖南,镉含量严重超标。
尽管湖南攸县官方通报了不合格大米的镉含量范围,并表明原稻主要收自当地农户,涉事米厂手续齐全,周边也无重金属企业,但污染大米的镉来源仍然成谜。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的潘根兴教授指出,这些重金属本不应存在于农田,它们原本来自矿山。早在2007年,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市售大米中有约10%的镉含量超标。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南方籼米的主产区如湖南、江西等省份的情况最为严重。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高吉喜所长表示,镉污染大部分来自开矿。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镉,可能通过大气沉降影响较远的地方。一些肥料中也含有重金属镉。即使冶炼厂距离农田较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到农田中。
专家指出,要稻米镉超标的原因,必须检测当地的大气、水和土壤。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
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我们不能不为之动容。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够迅速行动起来,加强监管,确保我们的餐桌安全。我们也期待科研机构能够深入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为治理农田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