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新药欧洲卖两欧元国内卖近百元!
近日,关于拜耳制药旗下新药拜瑞妥在国内售价远超欧洲一事引起社会热议。据报道,这款在国内售价近百元的药品,在欧洲却仅售两欧元,巨大的价格差异让人不禁产生疑问。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血管外科主任张强医生通过其个人微博对拜瑞妥(利伐沙班)提出了质疑。他注意到,该药物在国内存在“超适应证”现象,即药物的使用超出了其原本批准的适用范围。张医生的发现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
拜耳医药公共关系部高级经理林彦介绍,拜瑞妥目前正在向中国国家药监局申请增加适应证,其中包括用于静脉血栓治疗。尽管新的适应证还在申请期间,拜瑞妥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已经被部分用于非实验性的治疗用药,这种现象显然存在违规之处。
张强医生表示,他对于拜瑞妥“超适应证”现象的发现纯属偶然。数周前,他在医院问诊和网络答疑的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询问关于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使用拜瑞妥的问题。他发现,在中国境内批准的使用说明书中,拜瑞妥的“适应证”一栏仅限于用于择期全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者,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VTE)。在非临床实验的情况下,该药物在理论上应由骨科开出。
拜瑞妥现在却被大量用于静脉血栓治疗,在没有经过审批的情况下,从“预防药”变成了“治疗”用药。张强医生强调,一种药物在进入市场前需要经过大量实验来保证其相对安全性,才能经过审批进入市场。他提到,该药在欧洲已经获批用于血管栓塞方面的治疗,但在美国和中国都还未获批。他强调,并不是所有适合欧洲人的药物都适合中国人,因此在中国境内,该药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
对于拜瑞妥出现“超适应证”现象的原因,张强医生认为除了医生用药可能存在不规范之处外,最主要的推手可能是医药推广。他表示,医生并没有权限将一个药品划进开药系统中,只有药品公司的推广,该药物才可能出现在新的科室中。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药品的合规使用。同时他也提醒广大患者,要谨慎对待药品的使用,遵循医嘱,切勿盲目自行用药。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于药品价格及药品市场管理的进一步关注。人们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药品价格的监管和审查力度,确保药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权益。也期待拜耳等制药企业能够加强自律,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