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男性医生吸烟 知道危害却很难戒烟
中国医院禁烟之路:医生为何难以?
不久前,医院再次强调了全面禁烟的目标。对于人员密集、疏散难度大的大型医院来说,禁烟既是安全工作的必要举措,也是倡导健康生活的应有之义。主任在科室会议上郑重其事地呼吁所有“烟枪”们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寻找之道。一位教授甚至幽默地提议,让他们先坐下来抽支烟,再谈。
医生们心知肚明吸烟有害健康,但却并非易事。我曾询问一位烟瘾颇深的教授为何如此沉迷于吸烟,他无奈地回答:“我也不想抽,抽烟很难过,但没办法。”背后的真相是一种依赖,即上瘾。
几年前的卫生部的调查揭示了令人惊讶的事实:医生和教师的吸烟率高达半数。尤其是中国男性医生,可谓全球医生中的抽烟“带头人”,这一现象独具特色。
我曾亲眼目睹许多医生在忙碌的间隙抽烟。内科医生在查房后回到办公室点燃一根烟,外科医生在手术间隙找个角落抽一口。仿佛烟雾能驱散疲惫,吐出的烟圈象征着几个小时的辛苦工作得到了释放。想象一下,几位外科主任在狭小的吸烟室内吞云吐雾的场景,不禁让人感叹吸烟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与现象的普遍性,医生也不例外。在交际应酬中,觥筹交错间,点燃的似乎成为了生命燃烧的见证。
有趣的是,医院里的年轻医生吸烟比例并不高。这或许与他们对有害的医学教育有关,也可能与电脑和网络的影响有关。在那个本该是“处女抽”的年龄,他们却对网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抽烟没有太多的欲望,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另一种“上瘾”。
在美国学习时,我很少看到医生吸烟的场景。当我问及他们是否吸烟时,他们会表现出惊讶的表情,仿佛我的问题毫无逻辑。这可能是因为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联已经深入人心。如果一位专业医生却是“烟枪”,显然会对其职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也不受病人欢迎。
抽烟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疾病,长期吸烟会固化为行为模式,产生心理成瘾。作为非吸烟者的我,无法完全理解每一个烟民医生的内心,但我会用自己的方式让他们从心理上对抽烟产生厌恶感。
每当看到教授准备抽烟时,我会做出打开房门或窗户的动作,有时他们会因此放下手中的烟卷。当看到有医生要点烟时,我会做出数钱的手势放在他鼻梁下,调侃道:“先交一千块再抽!”只有在让他们觉得抽烟会干扰别人时,他们才可能产生改变的念头。只有营造一种厌恶抽烟的文化氛围,才能逐渐引导他们讨厌抽烟并最终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