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一卡通何时能够实现?
医疗一卡通的呼唤与挑战:北京市的与实践
随着医疗改革的步伐不断前进,医疗一卡通成为了时代的呼声。尽管其备受期待,但在现实中,医疗一卡通仿佛是一个尚未落地的婴儿。那么,究竟何时能实现持卡就医的一卡通呢?日前,我带着这个疑问走访了北京市的部分医院。
在北京市,就诊卡的种类繁多。参加医保的市民有社保卡;医院就诊卡有两类,一类仅记录患者信息,另一类具备金融功能,可预存费用,方便结算;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工商银行推出的银医卡,患者可在银行自助终端预约挂号,实现“先诊疗,后交费”。各区县也发放了居民健康卡,在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时可实现一卡通。
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基本医保的参保人员持社保卡就医时,需办理就诊卡和社保卡的关联手续。此后,只需持社保卡即可就医,并享受实时结算的便利。北京的情况却有些特殊。据统计,北京市内大医院就诊的外地患者比例高达40%以上,甚至部分专科医院达到90%。对于这些专程来京看病的患者,经常需要跑多家医院,每次都要办理新的就诊卡,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将推行“京医通卡”。这一举措旨在终结“僵尸卡”的存在,并结束医院在就诊卡问题上的各自为政。非医保患者持该卡可在22家市属医院通用,并享受挂号、看病、拿药、缴费实时结算的便利。“京医通卡”的推行并非易事。目前,各大医院都有相对独立的信息化系统,难以实现各大医院间的信息共享。“各医院就诊卡如何与‘京医通卡’对接”成为了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京医通卡”的推行还面临着其他挑战。如何确保资金安全、如何处理资金丢失的责任等问题都需要解决。与此像“京医通卡”这样有银联功能的就诊卡也可以理解为“有就诊卡功能的银行卡”,患者会存入一定的资金在其中。是否需要支付利息也成为了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前,卫生部发布了《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居民健康卡将集社保卡、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的功能于一身。这张标准统一、全国通用的健康卡将记录一个人的所有医疗信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各医院自己发放的医疗卡将逐步过渡为居民健康卡。终结就诊卡的乱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期待这一过程的实现。然而这一切的顺利推进还需依赖我国有效的医患纠纷解决方式的出现和成熟发展。因为只有这样,“一卡通”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和普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