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也有潜伏期 勿自行服用抗过敏药
最近,市民小梅(化名)因为劳累和休息不佳引发了一次偏头痛。她自行服用了一粒芬必得后,疼痛明显缓解。几天后她的偏头痛再次发作,于是她再次服用了芬必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久后小梅的胳膊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小红疹,这让小梅倍感焦虑。她急忙前往皮肤科就诊,医生告诉她很可能是由芬必得引起的药物过敏。小梅对此感到困惑不解,因为她第一次服用芬必得已经过去十天,当时并未出现任何症状,为何这么久之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呢?
带着这个问题,她咨询了鼓楼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刁雨辉。刁主任解释道,药物过敏是药物不良反应中最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一种。其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过敏性休克、皮肤荨麻疹等。而人们所熟知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用药后数秒至数分钟内。实际上,药物过敏还包括迟发性反应,即“潜伏期”,可能在用药一段时间后才发生,或者第二次接触药物时才出现。这个“潜伏期”因遗传基因和身体特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从几天到几个星期都有可能。
原来,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只有当这种抗体积累到一定程度,再次遇上“抗原”,也就是药物时,才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过敏反应。刁主任进一步指出,很多患者都会遇到延迟性过敏反应。他们往往在出现不适症状时,并不知道是药物过敏引起的,继续用药会加剧药物过敏现象。还有的药物过敏现象在第一次服药期间并未出现,而是在第二次接触药物时才发生,这也容易麻痹服药者。
患者服药后应密切观察自身的身体变化,尤其要注意是否有湿疹、皮肤红疹、肠胃不适及鼻敏感等症状。刁雨辉主任强调,过敏反应与药物的剂量无关,哪怕只用过一粒药,也可能在几天或者十几天之后出现过敏现象。一旦出现药物过敏的迹象,正在服药的患者应立即停药,观察过敏症状是否随代谢有所好转。如果没有好转甚至更加严重,应立即到医院对症治疗。未继续服药的患者也要回顾自己的用药史(20天内用过的药都是可疑对象),并及时就诊。切莫自行服药,以免过敏症状进一步加重,甚至引发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务必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也要了解自己的药物过敏史,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更多健康资讯,请浏览扬子晚报通讯员王娟的更多精彩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