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血栓性疾病患者越来越多
“冠心病、中风以及下肢动脉闭塞等慢性病,虽然广为人知,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们背后隐藏的同一大敌血栓性疾病。”毛群安,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真相。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血栓性疾病的患者数量不断攀升,这一全身性的进展性疾病不仅发病急,其复发率高更是让人担忧。
上周,一场关乎公众健康的大型宣传活动“抗击血栓让爱无限抗栓健康中国行”正式启动。这项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主办的公众宣传和患者教育项目,旨在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活动结合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血栓性疾病的知识,唤醒公众对这种疾病危害性的认知。
想象一下,如果血管内部发生了“交通堵塞”,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朱建华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病中心主任为我们详细解释。血栓的形成其实是人体自我防卫机制在起作用。当体表出现创口出血时,血小板会聚集到创口处,迅速形成血栓以助凝血、止血。但如果创口发生在心脏或血管腔内,或者由于血管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液中的血小板同样会聚集形成血栓。这种血栓非常“凶险”,它可能会部分或完全堵塞原位血管,即“原位血栓”。更糟糕的是,一旦血栓脱落并随着血液流动而移动,它会在其他部位的血管造成堵塞,这就是所谓的“血栓栓塞”,就像血管中发生的“交通堵塞”。
朱建华教授进一步阐述,这些血管的“交通堵塞”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果血栓停留在脑动脉中,阻碍正常血流,就会导致脑血栓,进而可能引发中风或小中风。如果血栓堵塞了心脏的冠状动脉,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或心绞痛。而如果血栓堵塞了下肢动脉,就会造成下肢动脉闭塞。这些由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引发的疾病,统称为血栓性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血栓性疾病患者数量正在持续增加。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例,1983年全年冠心病手术患者不到10人,但现在一个星期的手术病人数量已超越过去一年的总量。
为了加强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识,全国首个血栓性疾病教育项目“抗栓健康中国行”已经启动。该项目不仅设有网络宣传平台,让公众可以了解综合性的血管健康知识、专家解答疑惑、就医指南等内容,还计划走进社区,与公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无疑是一场关乎全民健康的行动,让我们共同抗击血栓,让爱无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