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纳赀成士人出仕出路 朝廷明码标价
《复堂师友手札菁华》一书引人入胜,展现了晚清著名学者、词人谭献与他的师友们之间的深厚交往。对于“复堂”,我倍感亲切,仿佛久违的故人。回想起我初学诗词时,《复堂词话》是我忠实的伴侣,陪伴我度过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谭献的学术视野极为开阔,他在诸多领域都有所涉猎,如经学、史学、诸子、校勘等,且不断有所发现。虽然他的仕途并不顺畅,数次会试未能踏入进士的门槛,但他通过“纳赀”的方式,获得了若干县级的官职。尽管他的官位不高,但他的交际圈却相当广泛。与他往来的虽无高官显宦,但硕儒名流却不少。这一切,与谭献的生活环境(江浙一带的文人渊薮)以及他的谦卑好学、为人随和有着密切的关联。
“手札”二字,犹如一座宝库,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对于爱好书法的读者而言,谭献及其师友的手札无疑是一场视觉盛宴。这些书信中的书法,大多以行书或行草写成,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令人陶醉。对于经学、儒学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手札中窥见谭献在这些领域的思考。
而更为深入的是,这些手札还承载着晚清社会的历史变迁。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今文学派的兴起、流传和繁荣与西学东渐的关联。西学的到来并非冲垮了儒学,而是在社会大变动时期促使了儒学的再度兴盛。
晚清时期,国家多事,战乱频仍。做官成为了许多读书人的出路,而“纳赀”为官则为其中一条途径。在清代年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一些读书人为满足做官的梦想,选择了“纳赀”。谭献便是其中之一。他的老师薛时雨在信中告诉他,安徽远不及杭州繁华,但东西便宜,要他安于寂寞,认真做事。从这些书信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纳赀”为官已经成为士人出仕的正当出路。
手札中第一封信来自当时的浙江巡抚杨昌。在这封信中,杨昌鼓励谭献不要被官场的人情世故所困扰,告诉他凭借性情难以在官场立足。还送给他二百两银子和这封信以表达对其的支持和关怀。这些书信中的劝诫与勉励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际关系。
《复堂师友手札菁华》一书不仅展示了谭献的学术成就和师友间的深厚交往,还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晚清社会历史变迁的宝贵资料。阅读这本书,仿佛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旅行,让我们领略到那个时代的风貌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