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概述

皮肤病 2017-07-04 13:21皮肤病种类www.pifubingw.cn

是一种以口腔、眼、生殖器为主要病变的独立性综合病征,亦称“口、眼、生殖器三联征”。本病有时还常累及关节、大血管、肺、肾、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甚至造成很多器官同时受损。由于本病反复发作且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常易被口腔、皮肤、眼各科视作单独孤立的局部疾患而误诊。

根据白塞氏病的临床特征,与学“狐惑病”颇为相似。早在公元三世纪初的《》中即有具体描述:“狐惑之为病……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目赤如鸠眼”,恰构成本病三联征。论述较白塞氏之报告早1700多年。同时《金匮要略》还记载了内服泻心汤、用汤外洗,外熏等治疗方法,开中医治疗本病之先河。嗣后,隋代在《诸病源候论》中指出本病“皆湿毒之气所为也”。唐代《千金要方》也持此论。清代魏念庭指出:“狐惑者,血热之病也。”对其病因病机作了初步探讨。从总体上看,历代医家对于狐惑病的认识基本趋向一致。

近代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最早见于1963年,文章详细地介绍了60余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临床体会,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自拟“治惑丸”配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起医务界的关注。在60~70年代之间,一般以个案类文章为主。80年代以来,资料不断增多,其中有多达158例的大样本病例报道,不少医者结合临床实践,对白塞氏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见智见仁,提出了不少有意义的观点

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历来大多以湿毒蕴火立论,亦有持脏腑虚损论者,现代,还有医者认为气滞血瘀是该病的主要原因,或以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而导致本病。对于辨证分型,通过多年的临床摸索实践,已初具雏型,大体划分为湿热、阴虚、三类。在治疗方面除沿用经验方外,还新创了不少治疗方案,以专方、单方治疗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外用药的运用,其治疗方式和药物应用上均较前丰富。目前,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在85%左右。

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还处在临床观察阶段,有关机理研究方面的报道不多。因此,尽早从中医学角度掌握临床规律和揭示治疗机理,应是进一步要做的工作。

白塞氏综合征常识专家免费咨询热线:湖南健康(湘120)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