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 这样锻炼就对了

健康新闻 2023-06-01 09:40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长时间的腰部肌肉疲劳使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导致腰椎的外层纤维环破裂,进而出现的腰部疼痛以及神经根受压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多见于中青年。生活中要避免过度的弯腰,还要进行背部肌肉的锻炼,如临床常见的小燕飞,通过背部肌肉的收缩舒展,达到腰部肌肉力量增强的目的。

 
     一、腰椎间盘突出的全身症状都有哪些
 
  1.腰背部疼痛这种疼痛出现在腿痛之前,亦可出现。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产生。疼痛部位较深,难以定位,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
  2.下肢放射性疼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而坐骨神经正是来自腰4、5和骶1-3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先有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当咳嗽、打喷嚏及大小便等腹内压增高时传电般的下肢放射痛加重。
  3.麻木及感觉异常腰椎间盘突出后,可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的局部性压迫和牵扯性压迫,使神经根本身的纤维和血管受压而导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
  4.肌肉瘫痪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时间较长者,可造成神经根缺血缺氧变性而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腰4、5椎间盘突出,可引起腰5神经根麻痹所致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伸拇长肌和伸趾肌瘫痪。腰5骶1椎间盘突出后,骶1神经根受累麻痹而出现小腿三头肌瘫痪。
  5.间歇性跛行由于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和缺血,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也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
  6.脊柱姿势改变腰椎间盘突出后约有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脊柱侧凸,多数凸向患侧,少数凸向健侧,主要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侧弯能使神经根松弛,减轻疼痛。如果突出物在神经根前外侧时,脊柱则凸向患侧。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时,脊柱则凸向健侧。侧弯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二、立竿见影的腰间盘突出的锻炼方法
 
    1、“双桥”练习 - 仰卧,双腿屈曲,双脚平放床上,腰部用力使身体离开床面。尽量弓起身体,保持平衡。保持30秒为1次。10次/组,2~3组/日。
    2、“双飞燕”练习 - 俯卧床上,手背后,双腿并拢,腰部用力,使头及腿远离床面。于最用力位置保持至力竭为1次,5~10次/组,2~3组/日。此练习主要锻炼腰背肌肌力。
    3、屈腿仰卧起坐 -仰卧位,双腿屈髋屈膝,双脚平踩于床面,上身抬起,使肩胛骨离开床面。上身抬起不可过高,以免增加腰椎负荷。保持至力竭为一次,间歇5秒。5~10次/组,2~3组/日。此练习主要锻炼腹直肌和腹外斜肌。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注意事项
 
    1、腰部活动姿势为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不要做既弯腰又转腰的动作,如扫地和拖地、弯腰搬重物等,避免长时间腰部一个姿势工作。
    2、节制性生活肾气实则腰壮,性生活过程中腰骶部血液循环的变化可致腰肌缺血、缺氧,腰部的动作可对椎间盘产生较大的影响。
    3、腰部的功能锻炼腰肌强壮对腰椎的保护作用自然加强,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从根本上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
    4、睡硬床睡硬床可以很效的减少腰间盘突出在身体上承受的压力。这也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日常注意事项。
    5、腰椎间盘突出的日常注意事项还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腰间保暖不要受寒。
    6、合理安排饮食应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多吃一些含钙高的食物,要注意控制体重。

     四、中药包外敷热疗法可根治腰椎间盘突出
 
    热敷取出中草药包,将药包塞入红外线加热腰带网兜中,接通电源,热敷腰部穴位(肾俞、命门、腰阳关)45分钟
    热敷包主要成分独家秘制配方,萃取粗盐及锁阳、狗脊、淫羊藿、肉苁蓉、山茱萸、艾叶、花椒等20多味名贵中草药精华配制而成。此法有较高的根治几率。
    热敷法机理腰椎病变后就会刺激腰椎神经根,造成积液,局部循环机制受到影响,无法靠人体自身能力吸收代谢。
    而药力可以借助热量强力透骨,改善病变周围的血液循环,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并且促进因为刺激而病变部位新细胞的生成,从而修复病变的软组织。药物可以使髓核分解吸收椎管中的黄韧带钙化,增大椎管的相对空间,有效解除神经压迫,从而彻底根治。
 
     如果以上关于  腰间盘突出怎么锻炼  腰间盘突出怎么治疗  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