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村民五年无井水用?靠买水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是不可或缺的。想象一下,如果一整天没有水,你会感到难受、愤怒、抱怨还是随遇而安?而对于某些地方的村民来说,五年无水可饮的生活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的困境。最近,隆安县一山村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扶贫井打了,却无水可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日前,媒体报道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情况。五年前,南宁市扶贫部门投资20多万元,在邓养屯打了一口水井,期望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出人意料的是,新井无水。从此,邓养屯的用水情况越来越紧张,甚至出现了村民之间买水用的现象。
明天,专业的打井人员将抵达此地,再次寻找水源。“希望这次能够成功。”隆安县都结乡吉隆村村委负责人赵先生表示。邓养屯有近两千名村民,他们原先依赖一个蓄水池供水。但随着地下水源的枯竭,蓄水池也失去了作用。于是,村民们只能四处寻找水源。
2008年,南宁市扶贫办投资20多万元在邓养屯的山塘边打了一口“扶贫井”。令人失望的是,井里没有水。沿着山塘边的玉米地到山腰上的公路,可以看到一根水管被拉进村里。这些水管有些已经生锈,但依然承载着村民们的希望。
这些年来,村民之间因为用水问题纷争不断。一旦有人发现新的水源,其他村民就会跟着拉管。但大多数新发现的溶洞蓄水量有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于是,发现水源的人就会切断其他村民的水管,引发纷争。
尽管有蓄水池,但真正流到村民家里的水却很少。部分村民不得不向其他有水的家庭购买饮用水。所谓的“大户”,就是几个投资建立高大型露天水塔的村民。他们从地下溶洞抽水上塔后,除了自用,还会将多余的水卖给其他村民。学校甚至五保户也曾向这些“大户”购买用水。随着用水越来越紧张,“大户”也不再卖水。
一个卖水的“大户”表示,他们为了找到水源在乱石丛拉了许多水管,但一旦他们拉水管,其他村民也会跟着来。现在引回来的水连供给自己家用都困难,更不用说卖了。赵先生表示,他们一直与有关部门联系,希望解决村民的用水问题。相关部门也已经下来考察,并确定了新的取水点。
这样的状况不禁让人思考:是地理环境的无情还是的失误?五年无水的生活对村民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长期依赖购买的水不仅水质得不到保障,还增加了生活负担。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采取行动,帮助村民解决困境,让他们能够喝上安全健康的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