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项伯真的吃里扒外吗
深入了解项伯:一个被误解的历史人物
对于许多读者来说,项伯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当我们提及他的侄子项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项伯,作为项羽的叔父,被载入了历史的史册。但许多人对项伯的评价并不佳,认为他是个“吃里扒外”的奸猾小人。当我们走近这位历史人物,深入了解他的生平与行为,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项羽败亡后,项伯投降刘邦。刘邦赦免了项氏家族所有成员,并赐姓为刘。项伯在秦国时起跟随诸侯灭秦,又为刘邦护驾,被授予列侯爵位,称“射阳侯”。
作为一个陪衬性质的人物,史料中关于项伯的记载并不多。项伯的生平,最瞧不起那些恃强凌弱的权宦,他对于劳苦大众充满了关怀。据说项伯早年曾因而犯刑律,或许是因为他嫉恶如仇的本性所致。在秦末乱世之际,项伯的贵族身份已不复存在,他也面临着法律的制裁。面临追捕,他选择逃离。
关键人物张良的出现,成为了项伯生命中的转折点。张良是刘邦的开国功臣,他帮助项伯逃出生天。关于张良为何帮助萍水相逢的项伯,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是因为项伯曾经帮助过张良,才获得了张良的援手。
项伯在后世的评价不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战场上,他将楚军的动向透露给张良,导致楚军败北;二是在鸿门宴上,他挡在刘邦身前,为刘邦留下了逃跑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看,项伯是个单纯且知恩图报的人。他对张良的救命之恩始终铭记,在关键时刻选择保护张良。至于泄露军机和鸿门宴上的举动,只能说项伯智谋不足,被敌军的糖衣炮弹所迷惑。
其实,项伯虽然是项羽的叔父,但他在楚军中的地位并不显著,手中的权力有限。将楚军的失败归咎于项伯并不妥当。纵观楚汉相争的战局,项伯所造成的影响其实是很小的。可以说楚军之所以落败,更多的是因为刘邦张良团伙的反攻倒算及项羽的高傲自负。
在公元前192年,项伯去世。他的嫡子项睢犯了罪不能继承爵位射阳侯国被撤除但他的事迹仍然被历史记载下来供后人评说。我们不能仅凭有限的史料就对历史人物进行片面的评价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平与行为才能更准确地评价他们的是非功过。
总的来说项伯并非是一个“吃里扒外”的小人他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豪杰有着自己的道义和原则。在历史的进程中他或许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但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以更加全面、客观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