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例现广东 城乡一天两喷药灭蚊
近日,广东多地出现了登革热病例,引发社会关注。为了防止疫情扩散,许多城乡迅速采取了防疫措施,实行一天两喷药灭蚊。这些举措的实行,背后是市民们共同面对的挑战和担忧。
在这些登革热病例中,患者家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潮湿且养殖有水培植物。这让蚊子有了可乘之机,加速疫情扩散。老城区和城中村成为了防控的重点区域,不少地区已经进入灭蚊防疫状态。在喷洒药物的社区,尽管防疫人员一再强调药物的安全性,仍有一些市民对大剂量灭蚊药物心存担忧。
昨日,记者在寺右社区的玉堂里看到,社区内正在进行药物喷洒。一片雾蒙蒙的景象中,走在路上的人们人手一条毛巾捂住嘴脸经过。几个街巷里都出现戴口罩、手持喷雾器的人,他们正在执行每日的灭蚊任务。与此便衣医生也在社区内走街串巷,排查疫情,确保居民的健康。
社区环卫站的谢先生介绍,为了防控登革热疫情,从6月开始,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就大幅增加。他们不仅要清除路面积水,还要搬走无人照料的植物。这些植物如果不及时清理,很容易成为蚊虫的繁殖地。
大多数市民对喷药表示理解,甚至有人表示“宁愿被药熏也别得登革热”。也有不少市民对大剂量灭蚊药感到担忧。对此,越秀区爱卫办负责人表示,灭蚊的药水是由爱卫办和疾控中心从市采购平台上采买的,药水成分与平时家用的蚊香、灭蚊剂几乎一样,只是浓度稍高,仅限于室外喷洒。
负责人还表示,在喷洒药物时,居民应当适时避开,关闭门窗。对这些驱蚊、灭蚊的药物成分过敏者,可能会产生较强烈的不良反应。东山街的多个社区相继发现登革热病例,最早是在寺贝社区发现的,随后在寺右社区等其他地方也发现了疫情。这些病例的患者家中都有相似的环境特点,如阳台积水、养殖水培植物等。
登革热的到来,不仅需要大家做好灭蚊的防护措施,还需要时刻注意观察身边人员或自身情况。一旦发现疑似登革热病患者,要及时报告或到医院治疗,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在这场与登革热的战斗中,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一环,只有共同合作,才能战胜疫情。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预防登革热,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持环境清洁,清除积水,减少蚊虫滋生地。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让我们共同努力,战胜登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