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八成基金会善款流向未公开
基金会透明度:公开善款信息的重要性
在公益行业的背后,有一大批基金会在默默支持着各种慈善事业。这些基金会的善款使用情况和流向,对于公众来说却往往是一个谜团。基金会中心网副总裁陶泽近日对此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据基金会中心网的数据显示,浙江、上海、北京等十大登记机关所管理的基金会是公益行业的主力军。它们不仅数量占全国的54%,资产更是占到了惊人的83%,每年的捐赠收入和公益支出额也占全国的绝大多数。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基金会在公开透明方面存在不小的问题。
按照相关的管理条例和信息管理办法,基金会需要公开其年度工作报告的全文和摘要。在一些基金会数量较多的地区如广东和江苏,透明指数却排名靠后。更令人担忧的是,公众在公开渠道无法找到这些基金会的年报全文和摘要。部分地区如北京,仅公布年报摘要,而善款的详细流向信息则无从得知。
陶泽强调,年报的全文包含了极其重要的财务信息和善款流向信息。只有看到善款的收入情况和流向,公众才能真正了解这些资金的去向,从而更加信任基金会的工作。在一些地区,如广东和江苏,善款的收入和流向仍然是一个谜。
对于善款流向榜单,北京地区的基金会披露情况并不理想,仅有8%的基金会公开了相关信息。排名第六的北京仅有17家基金会公开了年报全文。其余的部分,只是在每年的12月,通过一家晚报向公众简要汇报。对此,陶泽呼吁采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披露,让公众更容易获取这些信息。
而如何让公众获取这些信息?陶泽认为,各地的民管局是掌握基金会年报的关键部门,它们的披露是最有效的信息公开途径。以浙江为例,他们开发的信息公开平台可以为基金会自动生成网站,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目前,浙江的透明指数已经由2012年的第11名跃升至现在的第2名。
对于北京的回应,北京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表示,他们正在制定信息管理办法,将来会要求慈善基金会等全文公示年报。这是基金会的义务,如果不履行,将在年检、评估等方面受到制约。
在这个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公众对于善款的使用和流向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希望各大基金会能够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公开善款信息,让公众的每一分捐赠都能用得其所,真正发挥慈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