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是风险最高的给药方式

生活常识 2025-04-16 08:07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气温骤变,导致各大医院的输液室再次成为繁忙的“吊瓶森林”。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深入了解了关于输液的种种真相,带大家一竟。

输液,确实被视为风险最高的给药方式之一。尤其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因为各种原因,“凡病皆吊瓶”的现象极为普遍。近期在朋友圈广泛传播的《输液=自杀》的传言,声称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三十九万,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经过记者向多位药房医师、门诊医生以及药企负责人请教后得知,这一说法是过于夸张的妖魔化描述。

关于输液中存在的玻璃及橡胶微粒的问题,确实存在这些微粒,但数量被严格控制。有电镜观察数据显示,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中大约存在30万个直径在10至30微米的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尽管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微米,听起来似乎很可怕,但实际上这些微粒中的大部分都被设置在输液管中的滤膜拦截。一次性输液器的滤网能够有效滤去80%以上的微粒。

未能被过滤的杂质如果进入人体,较大的微粒可能会阻塞血管或引发凝血机制形成血栓。这些微粒还可能引发异物反应或过敏反应。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吕良忠博士指出,这些微粒绕过了人体的防御和滤过机制,难以被免疫系统清除,确实会在人体内长期存留。

随着技术的进步,输液的外包装也在不断改进,从玻璃瓶到塑料瓶,再到现在的软袋。这些改进不仅为了减轻重量、增强抗摔碎能力,更是为了减少污染和微粒的产生。例如,玻璃瓶输液需要形成空气回路才能使药液滴出,这可能会使空气中的微粒和细菌通过回路进入药液。而软袋输液则依靠自身张力压迫药液滴出,降低了二次污染的风险。

塑料制品与药品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尽管软袋输液在减少污染和微粒方面有所优势,但与玻璃瓶相比,其化学稳定性较差,可能会与药品发生反应。对此,浙江某药企负责人表示,“我们只能说是两权其害取其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药师吴晓荷和赵梦丹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他们发现输液中添加的药品种类越多,微粒污染越严重。某些类型的输液袋也更容易产生微粒。

输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众多因素。在决定是否进行输液时,患者应充分了解其风险并遵医嘱。健康无小事,让我们一起为健康求真。

上一篇:自己数塞了多少颗珠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