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辐射对人体到底有何影响?
揭开辐射的神秘面纱:对人体的真实影响究竟如何?
辐射,这个看似高深莫测的词汇,常常让人心生疑惑。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辐射,那它们究竟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呢?
在高原地区,如西藏,由于地势高耸、空气稀薄,人们每年接受的电离辐射达到十几个毫西弗。听起来似乎不少,但实则远低于安全限值。一些常见的建筑材料,如工业废渣、大理石等,也可能含有一定的辐射物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的王仲文研究员指出,即使在不通风、朝向不佳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材料也不会对人体造成显著影响。
那么,辐射对人体真的没有影响吗?答案并非如此绝对。王仲文提到,在生物学实验中,只有一次性接受高达100毫西弗的电离辐射,人体才会出现如白细胞减少等反应。日常生活中接受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对于某些特殊职业人群,如安检工作人员和放射科医生,他们由于长期接触X射线等辐射源,接受的电离辐射剂量远超普通人。北京邮电大学的吕英华教授表示,虽然这些人群的工作环境存在较高辐射风险,但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防护措施,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与多个因素息息相关,包括与辐射源的相对距离、热效应持续时间以及辐射源强度。吕英华教授强调,距离因素是其中最关键的。辐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距离增加十倍,辐射量会锐减一百倍。
那么,电磁辐射是如何作用于人体并产生影响的呢?吕英华表示,目前科学界仍在研究其深层机制。但关于热效应方面,已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当人体受到的电磁辐射剂量达到一定程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人体的温度会上升。例如,当全身电磁辐射剂量值达到每公斤4瓦并持续30分钟以上时,人体温度就会上升1摄氏度。长时间处于较高的温度环境下,人体可能会出现充血反应、新陈代谢受阻等状况。尤其是一些特定部位如眼睛、头部和男性生殖系统对热效应更为敏感。
对此,吕英华教授提醒大家无需过度恐慌。国际肿瘤研究机构已经根据热效应原理制定了电磁辐射剂量的建议标准。目前人们日常接受的电磁辐射剂量远远低于这一安全限值。他建议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辐射源。在选择电器时,应尽量选用小功率的电器,以减少辐射伤害。
只要我们理性对待、科学防护,辐射并不会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让我们揭开辐射的神秘面纱,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