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怎么办 怎样对付耳鸣
耳鸣,这一患者常常遭遇的主观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全身与耳部的多种疾病。尽管耳鸣并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它带给患者的痛苦却是深重的。医生在面对这类患者时,应展现关怀与理解,进行深入的检查与分析,以消除患者的疑虑。遗憾的是,许多医生对耳鸣的了解并不充分,甚至对其一无所知。这使得许多患者在面对耳鸣时,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与帮助。
我们必须指出,部分患者所描述的“耳鸣”并非真正的耳鸣。例如,吞咽时耳内的“咕咚”声,失眠时听到的“砰、砰、砰”心跳声,以及耳道内因耵聍脱落而产生的“哗啦哗啦”声等,这些实际上并非耳鸣的症状。
至少三分之一的耳鸣是由脉管性原因引起的。内耳紧邻两条大血管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它们与内耳之间仅隔着一层薄薄的骨板。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都能听到这两条血管的血流声。但对于某些传导性耳聋的患者,他们可能会注意到动脉血流的有节律的搏动声和静脉血流的哗哗响声。这种情况通过针药治疗效果有限,但如果你用手指按压患者颈部的血管,使血流暂时中断,他们便会感到声音消失或变小,从而确认这是自己的血管在响。了解这一点后,患者往往能解除精神负担,不再恐慌,这一症状也可能随之减轻甚至消失。
真正的耳鸣分为客观性和主观性两种。客观性耳鸣较为罕见,通常表现为耳部肌肉的抽搐,但其病变部位往往在脑部,治疗起来相当困难。最近有许多医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成功为这类患者解除了痛苦。主观性耳鸣则较为普遍,它通常不是孤立的症状,80-90%的病例都伴随着耳病,并有轻重不等的耳聋。也就是说,这类耳鸣实际上是各种耳病的症状之一,治疗时应按照耳病的治疗原则进行。
对于耳鸣的诊断,我们应注意其起病方式、诱因、持续时间、音调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全面的全身和耳部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外耳和中耳的病变可能会引起耳闷和堵塞感,这类耳鸣多属于低频调。如果耳道内有耵聍或其他堵塞物,应将其取出。我们还应检查鼓膜是否穿孔、菲薄、积液、钙化、粘连等现象,并进行必要的听力测试。
在治疗耳鸣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我们应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检查,以确保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耳鸣这一复杂的病症,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帮助和解除他们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