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纳赀成士人出仕正途朝廷明码标

生活常识 2025-04-16 20:55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复堂师友手札菁华》一书,展现了晚清著名学者、词人谭献的师友间的书信往来。一提到“复堂”,便勾起我浓浓的怀旧之情。想起五六十年前,我初涉诗词之际,《复堂词话》曾是我案头的必备读物,与周济的《介存斋论词杂著》、冯煦的《蒿庵词话》并驾齐驱,被纳入《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中,成为我学习的重要参考。

谭献的学术视野极为开阔,不仅在经学、史学、诸子等领域有所涉猎,更有所独到发现。虽然他在科举道路上多次尝试却未能踏入进士的门槛,但他通过“纳赀”的方式,获得了几任县官的职位。“纳赀”,通俗地说,就是买官,但这是朝廷明码标价出卖的,并非私下交易。尽管他的官位不高,但他的交际圈却相当广泛,与许多硕儒名流都有书信往来,积累了大量的手札。

手札,即亲笔书信,是文人注重书法、追求自我表达的载体。对于爱好书法的读者来说,谭献的手札展现了清代士人书写的行书或行草,流畅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而对于研究经学、儒学的学者来说,这些手札也是谭献在这些领域思考的见证。从中可以感受到晚清今文学派的兴起、流传和繁荣与西学东渐的关联。

这些手札更是社会历史的见证。例如,“纳赀”作为一条出仕的途径,在晚清成为一些读书人的选择。谭献便是其中之一。当时国家多事,战乱频仍,朝廷收入有限,而开支巨大。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朝廷开放“纳赀”为官,这是一条对于为朝廷做贡献者的回报途径。名臣张荫桓、龚自珍等也因各种原因选择了这条道路。这些手札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士人心态的转变。

其中一封杨昌给谭献的信,展现了当时官场的人际关系和复杂心态。谭献决定“纳赀”为官时,杨昌作为他的顶头上司,在听说他经济困难后,送来了二百两银子和这封信。信中不仅称他为“仲修仁弟”,更劝诫他官场拥堵、人情险恶,需要谨慎行事。他的老师也在信中告诉他安徽的生活艰苦,期待他能安于寂寞,认真履职。从这些书信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官场生态。

这些手札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是情感的交流。它们不仅展现了谭献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手札中蕴含着无尽的知识和感悟,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领悟。

上一篇:如何关注并理解丫头之死的真实情况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