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鸡蛋成本不到1角制作仅需2分钟
近日,关于市场上出现假鸡蛋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多家媒体纷纷报道,网友也在微博上热烈讨论,分享自己的购买经历。那么,这些假鸡蛋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它们又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呢?
传闻中,有一种鸡蛋并非母鸡所生,而是人工制造。这种假鸡蛋已在山东、广东等地现身。
生活在东北的王女士分享了自己的遭遇。她在自由市场购买了鸡蛋,但在搅拌时却发现蛋清与蛋黄无法融合。煮后,蛋黄异常软,呈现出橡皮筋般的质地。这,就是人们口中的假鸡蛋。
据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聘专家董金狮透露,假鸡蛋的制作过程实际上是在模仿真鸡蛋的构造和成分。蛋壳由碳酸钙、石蜡、石膏粉等混合制成,而在模具中成型。更令人震惊的是,蛋清和蛋黄的主要成分是从海带中提取的海藻酸钠,同时加入了明矾、明胶等其他成分。为了让蛋黄看起来更真实,还会添加柠檬黄。
环保化学专家董金狮表示,这些假鸡蛋的制作成本极低,一个仅为一毛钱左右,而真鸡蛋的成本则约为五毛钱。正因为利润可观,那些唯利是图的小商贩才会铤而走险制作和售卖这些假鸡蛋。
人们食用这些由化学添加剂制成的假鸡蛋会对身体产生何种影响呢?董金狮指出,柠檬黄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兴奋,尤其对儿童的影响更为明显,可能引发多动症。而明矾中的铝成分则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甚至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症。
那么,如何识别真假鸡蛋呢?位于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在两个月前举办了一场名为“身边的化学”的活动,向公众展示了假鸡蛋的制作过程。参与活动的大二学生李紫艺详细描述了制作假鸡蛋的过程,从制作到成型仅需两分钟。她指出,假鸡蛋与真鸡蛋在外观上几乎没有区别。
目前,这些假鸡蛋主要在一些二线城市、偏远地区的城市或农村销售。专家董金狮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通过一看、二闻、三摇、四吃的方式进行辨别。真鸡蛋外壳较脏,对着光线看透明度较低;真鸡蛋有腥味,而假鸡蛋则没有;真鸡蛋在摇动时水、蛋清和蛋黄是混合在一起的,而假鸡蛋则因为内部含有水分而更容易摇动;在炒制过程中,假鸡蛋的蛋黄容易散开,而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则保持清晰。
面对这一市场现象,消费者应保持警惕,学会辨别真假鸡蛋。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市民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