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牛奶受致癌门影响 出现滞销迹象
为了摆脱“致癌门”事件的阴影,蒙牛在上海各大超市紧急展开大规模促销活动。记者走访发现,尽管有所努力,蒙牛牛奶依然面临着滞销的困境。
在超市的牛奶专柜前,销售员向《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介绍了情况。自从去年12月爆出蒙牛部分产品黄曲霉毒素M1超标后,店内蒙牛牛奶的销量大幅下滑,降幅超过一半。随着蒙牛的促销力度加大,销量已经出现回升迹象。尽管现在与光明牛奶的销量相比仍有两到三成的差距,但已是一个积极的转变。
提及“黄曲霉毒素事件”,让人不禁想起消费者对蒙牛产品的担忧。一些超市、便利店频繁遇到消费者询问蒙牛牛奶是否安全的情景。部分消费者甚至选择转向其他品牌。记者在上海多家超市看到,蒙牛牛奶的生产日期主要集中在2011年,鲜有2012年的新品上市。与此光明鲜牛奶产品则大多是2012年生产。一家超市的理货员透露,近期蒙牛牛奶过期数量有所增加。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地区。华南一家外资超市表示,蒙牛事件后,其在广州的超市蒙牛常温奶整体销量下滑了约三成。在武汉的商超,多个蒙牛常温液态奶产品销量也出现下滑。一名蒙牛促销员透露,自今年元旦以来,蒙牛常温奶销量降低了约三成,主要是儿童奶和出事的那款UHT纯牛奶销售不佳。受到农历新年期间礼品类商品销售高峰的刺激,蒙牛的高端产品特仑苏销量不降反升。
尽管蒙牛正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如展示国家质检总局的通报,加大促销力度等,但销售情况仍值得关注。有调研报告指出,去年伊利在渠道开拓方面表现突出,而蒙牛除特仑苏外,其他中高端新品表现平平。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分析师宋亮表示,除了UHT纯牛奶销量下滑较为严重外,其他一些高端产品也受到影响。尽管短期内蒙牛销售有望止跌,但完全恢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他认为此次事件对乳制品行业的“双寡头”格局影响不大,不足以改变目前的行业格局。
北京普天盛道企业策划机构的总经理雷永军则预计,这一事件可能会对蒙牛今年的销量造成约50亿元的削减。考虑到液态奶的实际销售周期只有45天左右,这次事件可能直接带来数十亿的滞销。
资本市场对蒙牛的态度也呈现出分歧。中粮集团近期增持了蒙牛的股份,而一些投资机构则对蒙牛的前景持谨慎态度,如花旗研究下调了蒙牛的目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