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标准引争议 给可口可乐多一点宽容!
国内某企业面临的食品安全挑战引人关注。至少有一家跨国巨头展现出了真正的责任感和勇气那就是可口可乐大中华及韩国区在面对山西厂产品余氯事件时的表现。
在上周五,可口可乐大中华及韩国区总裁鲁大卫针对这一事件公开道歉,并宣布换货措施,同时对问题产品进行销毁。他明确表示,这一事件的发生和相关问题的处理过程违背了可口可乐一贯坚守的产品品质精神。目前,山西厂的关键管理岗位已经进行了调整。鲁大卫强调,这是山西瓶装厂的独立事件,不会影响到可口可乐在华的投资计划。
从余氯事件曝光开始,可口可乐一直面临公众和媒体的质疑。这家企业并没有选择逃避或隐瞒,而是选择了正面回应和积极处理。尽管一开始的回应存在“误传”的情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口可乐逐渐展现了更多的细节和真相。山西省质监局也出面证实其产品经过严格检验质量合格。但背后的故事并未完全揭开,被其他食品安全问题分散了注意力的记者们不得不暂缓调查。
戏剧性的变化发生在产品中含氯的事实被承认之后。尽管可口可乐坚持其产品安全,舆论依然认为其补救措施不够诚恳。公众对于为何只换货而不退或召回提出了质疑。对此,可口可乐解释称,召回是针对质量有问题的产品,而按照中国和可乐的内部标准,这些含余氯的产品都是合格的。鲁大卫强调,道歉的原因并非质量问题,而是因为违背了企业精神。他进一步表示,内部调查发现有员工未能如实反映真实情况并阻碍了质监局的工作。
至于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问题,作为非专家的记者无法作出评价。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可乐对相关批次产品的退换货处理实质上与召回无异。尽管一开始的处理方式较为被动,但与其他企业的危机处理方式相比,这次的表现已经算是非常有诚意了。这次虽然没有明确的召回声明,但实际上已经采取了召回行动。可以猜测这次事件背后的各种可能原因,但无论如何,至少可口可乐承认了错误并承担了责任这一点,或许是国内某些企业所难以做到的。
我们常常对那些犯了食品安全错误却不愿悔改的企业感到无奈。我们对那些一再伤害消费者的企业视而不见,而对主动认错改正的企业却过于苛刻。这样会让那些愿意改正错误的企业失去动力。我们希望所有企业犯错后都能公开改正并对消费者进行实质性的补偿。只有这样,整个食品安全环境才能逐渐改善。吴旦颖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