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货币闸门精准滴灌经济(财经观)
宏观调控,其精髓在于精准,而其难度亦在于精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状况,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无疑为宏观调控带来了更高的挑战。如何在多重目标之中寻求动态的平衡,这无疑是对宏观调控精准施策能力的严峻考验。
从春节以来,央行频频展开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从节后前两个交易日累计投放的1.7万亿元流动性,到一系列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的动作,再到设立专项再贷款支持疫情防控重点保供企业,这一系列举措犹如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稳定了市场,为经济恢复注入了信心。
流动性合理充裕,犹如为许多暂时处于困境的实体经济企业送去了甘霖。近期,大型商业银行推出的低利率在线贷款业务,为中小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这背后正是货币政策有效引导的结果。充足的流动性如同一枚的两面,在增强人们对经济增长信心的也引发了关于货币政策如何做到灵活适度的思考。
货币如水,调控得当,便能成为支撑经济稳定运行的源头活水,让实体经济茁壮成长。而一旦调控失当,可能会影响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货币政策的实施,旨在精准调控资金量,让实体经济保持营养充足,避免通货膨胀等不良后果。
疫情的冲击具有突发性,需要货币政策灵活应对。释放的流动性更多带有短期性质,旨在应对疫情的暂时冲击,与“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有着本质区别。央行通过市场化方式定向操作,让货币之“水”更有效率、更精准地流向实体经济。从调控效果看,实体经济成为主要受益者。
宏观调控的能力在于精准施策。疫情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增长带来影响,需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物价运行态势等也是宏观政策需要关注的问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我国宏观政策空间足、调控工具储备多。只要我们科学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就一定能克服疫情带来的暂时困难,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考验,而我们的宏观调控能力将成为夺取“双胜利”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