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互联网医疗诊治 不如允许医生自由执业

生活常识 2025-04-19 19:26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融合成为了热议的话题。近期,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的表态,引发了关于互联网医疗行业前景的争议。宋树立指出,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的活动是不被允许的,仅能进行健康方面的咨询。

这股互联网医疗的热潮,无疑是未来医疗发展的明确趋势。借助互联网技术,我们能实现医疗效率的提升、医疗成本的降低以及诊治的便捷化。而卫计委所强调的禁止互联网医疗诊断,实际上指的是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的未来,是结合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大数据分析与移动互联网,实现患者数据的自由流动与分享,从而方便医生进行跨越空间的会诊。当前我国远程医疗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患者与医生通过网站等互联网工具沟通,仅凭患者的症状描述进行诊断。

尽管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大规模普及还在未来,但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需求却十分迫切。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医疗被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其实现医疗资源的再分配,降低就医成本。

目前的远程医疗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互联网医生资质认证的不规范,使得患者无法确认与其沟通的对象是否具备医生的资质。仅凭患者的文字描述进行诊断极不科学,容易导致误诊。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和医生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卫计委基于安全问题考虑,叫停互联网医疗诊断似乎可以理解。仅仅叫停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健康咨询和医学诊断的界限并不清晰。一些互联网医疗机构通过规避医疗风险的方式开展业务,而某些不法分子也会利用这一模糊地带进行造假和诈骗。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不应仅仅叫停互联网医疗诊治,而应规范和开放合适的领域。例如,对于某些地区的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让专家对拍的片子进行诊断,或者通过互联网进行诊后管理。推进医生多点执业,让患者能够根据自己的评价和专业需求选择医生,既能提高医生与患者病症的匹配度,又能降低就医成本。

国外在互联网医疗方面已有成功的案例,如ZocDoc平台能够根据患者的需求推荐医生,并直接完成预约。虽然这是基于完善的医生独立执业制度和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的,但同样为我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为了激活个体医生,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医疗制度改革,将医生从对医疗机构的依赖中解脱出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这是互联网与医疗结合在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向。

上一篇:世界十大可怕整容失败案例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