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雷神山今昔航拍对比(火神山和雷神山名字由来)
火神山与雷神山:名字背后的故事与医院的伟大记录
一、名字由来
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命名,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火神”与“雷神”。这两大神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个惧怕高温的敌人,人们寄望于火神能够驱散瘟疫,雷神则与火神并肩作战,共同抵御疫情。这一信念,赋予了这两所医院名字深刻的含义。
二、火速建设
2020年,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武汉市决定建设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这两所医院的建造,仿佛是一场与死神的竞速。从决定建设到交付使用,仅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这是一个奇迹,展现了中国速度,更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见证。
三、航拍对比与医院记忆
通过航拍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今昔的巨变。这两所医院,是我国抗疫战争的重要阵地。在这里,无数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与病魔抗争,拯救了无数生命。这里,承载了太多感人的瞬间和珍贵的回忆。
四、伟大的记录
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的建造,被誉为伟大的记录。这不仅是因为它们在短时间内迅速建成,更是因为它们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敢和坚韧。这两所医院的建造过程,全程直播,让全国观众见证了这一奇迹的诞生,也增强了全国人民的信心。
五、结语
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是抗疫战争中的明灯,是生命的希望之地。它们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力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感恩每一个为抗击疫情付出努力的人。今天,虽然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两所医院所承载的记忆和象征的意义。建造奇迹的背后:火神山与雷神山的诞生
建造一所医院,绝非简单的施工工作,它背后涵盖了众多领域的协同合作。中信建筑设计院在短短一小时内召集了六十名顶尖建筑设计师,同时联络了全国数百名BIM设计师共同参与设计。这不仅仅是建筑领域的一次集结,更是多方联动,涉及网络、能源、重工等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
在网络上,有人称之为“基建狂魔”,但背后的真相并非如此。这是一场与死神的竞速,是为了尽快完成医院的建造,以拯救更多的生命。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单位和个人,无论提供何种帮助,都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说到雷神山和火神山的医院建设,更是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的体现。雷神山医院在12天内建成,而火神山医院更是在9天内奇迹般地矗立起来。武汉雷神山医院,位于江夏区强军路,专门收治各医院发热门诊和住院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借鉴非典时期的“小汤山医院”经验,该医院只设住院区,不设门诊。全院共设床位1600张,设有手术室,用于手术需求的新冠肺炎患者。
与此武汉火神山医院在蔡甸区知音湖大道建立,作为专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这座医院的建造过程,充分展示了“中国速度”的魅力。从决定建设到完工交付,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一切的背后,是广大建设者的辛勤付出,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丰富的抗“疫”经验,更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火神山医院的“神”,不仅仅在于速度。每一个参与到这场战斗中的人,都深知时间的紧迫和生命的宝贵。每一道工序的时间安排都精确到小时,每一名建设者在工地夜以继日地挥汗如雨,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早日完工,战胜疫情!从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广大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也彰显了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
楚文化传说中,湖北是古楚之地,火神山的命名也蕴含着对于战胜疫情的美好愿景。新型病毒惧怕高温,而火神能够驱除瘟疫,“火神山”之名便应运而生。但医院的建立不仅是为了应对疫情,更体现了中国对于医疗质量的追求。隔离医疗区和医护生活区的独立设计,严格的医护、病患、物流、污物流线规划,都展示了在“中国速度”之下,更见证“中国质量”。
这两座医院的建立,不仅是中国速度的体现,更是中国精神的彰显。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需要更多的“火雷速度”,需要争分夺秒、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将防控工作做细做实,用强大的执行力战胜疫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