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致癌渣滓山依旧在,国家承诺成空话
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震惊全国,数百万吨的铬渣对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人畜皆受其害。当地郑重承诺,必将全力以赴治理铬渣污染。六年过去了,情况依然严峻,堆积如山的铬渣仍然横亘在人们的视野中。
这一事件始于2011年8月,当时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公司的污染事件被曝光。该公司非法丢弃了总量五千余吨的铬渣,导致珠江源头南盘江附近水质严重污染。环保部迅速作出回应,表示将在两年内解决全国现有的铬渣遗留问题。
早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与原国家环保总局就已联合出台了《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计划到2010年底前实现所有历史堆存铬渣的无害化处置。尽管国家发改委为此划拨了大量整治资金,但整治行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当时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仅有7个完成了处置任务。最初的承诺,似乎成为了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资金挪用和技术瓶颈是上一轮整治行动未能取得预期成果的重要原因。此次云南陆良事件并非孤立事件。近期,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铬渣仍在各地造成危害。
铬渣的威胁无处不在,甚至被称为“渣滓山”。例如,某化工厂区内的两座状如小山的铬渣,与周边村庄仅相隔数百米。这些铬渣被黑色篷布覆盖,围墙外砌,然而围墙不断因腐蚀而倒塌,再重建。为了应对检查,最近,“渣滓山”的围墙被重新粉刷。
环保组织曾在2011年对此进行调查,发现工厂外墙积水、污水井内的六价铬浓度严重超标。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统计,目前全国仍有三百余万吨铬渣分布各地,许多邻近居民区都受到其威胁。黄河、湘江、嘉陵江等重要水系也在慢慢被腐蚀,致癌的威胁犹如利剑高悬。
铬与其他重金属如汞、镉、铅、砷并称为“五毒”。铬渣中含有的六价铬具有致癌和致突变特性,对人体和农作物机体造成损害。早在2007年,就有研究表明,即使只有堆存铬渣中的一小部分六价铬进入水系,也会造成大规模的水污染。
国家环保部的资料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达到一千万吨以上。这一严峻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防控工作。这一事件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建立第一条铬盐生产线以来的历史背景和国家对铬渣处理的规范缺失。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开始生产铬盐以来,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国家对铬渣的处理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历史遗留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