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被称为一代词宗,为何却五次科考
史官范镇曾言,仁宗在位四十二年,盛世空前。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执笔记录历史的变迁,但对这盛世却难以用言辞形容或歌咏。他在柳永的词中找到了灵感与共鸣。
柳永,才情横溢,被誉为“一代词宗”。他的词作不仅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更是得到了仁宗皇帝的青睐。史书记载,仁宗对柳永之词颇为着迷,每至饮酒之时,总命侍女反复吟唱。
尽管柳永才华横溢,皇帝对其喜爱有加,他的仕途却并不顺利。他五次参加科考,却每次都名落孙山。究其原因,并非他的才学不足,而是他的词作触动了皇帝的不满情绪。
柳永的词,既描绘出杭州的繁华景象,也表达了他对科考的向往和自信。皇帝对他的玩世不恭态度感到不满,认为这与宋朝的为官理念相悖。每当放榜之时,皇帝总会将他的名字划去。
有了这次的挫败,常人或许会反思、改正,然后重新出发。但柳永却不然。他的词作中,有大量的作品是写给歌妓的,这些词作占其总词作的三分之二。他的《鹤冲天》、《定风波》等词,都是写给歌妓的。
正因为如此,当他再次参加科考时,皇帝再次将他划去,并对他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面对皇帝的嘲讽,柳永并未吸取教训,反而以此为荣,自称“奉旨填词”,将皇帝的气话当作圣旨,自我吹嘘说他写词是皇帝让他“且去浅斟低唱”。
此后,吏部的官员再也不敢录取柳永,生怕为自己惹出麻烦。而柳永则一直浑浑噩噩地生活,直到50岁时,才因一条特别的法律规定而得以中举。
景元年,宋仁宗下了一道诏书,只要曾经参加过考试且年龄超过一定岁数的人就可以中举。就这样,柳永终于踏入了仕途。
回顾柳永的一生,他的叛逆性格给他带来了许多波折。这主要是因为宋朝的官场和社会风气较为保守,对于官员与歌姬的关系有着严格的限制。柳永擅长俗词,这在雅词盛行的宋朝并不受欢迎。
可以说,柳永是生不逢时。如果他生活在其他时代,他的风流韵事或许不会影响他的仕途。但在宋朝,官员的行为规范必须符合行政体系运作的需要,狎妓被视为违背做官的宗旨,甚至会影响声誉。
柳永的叛逆性格使他不断触犯这些禁忌,导致他一生都未能有所建树。他的才华与魅力无疑让人赞叹,但他的生涯确实让人感叹有些许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