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六扇门究竟有多厉害?为何连九千岁
古装剧常常描绘了一幅古代官场的画卷,其中,当皇帝震怒,欲惩戒惹怒他的大臣时,常常会提及“三法司”。这神秘的“三法司”究竟是何方神圣,竟拥有如此大的权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三法司”的源头与演变。
或许有朋友曾在观看电视剧《武林外传》时,对某一组织有所耳闻。这还要从战国末年说起,那时的中国,结束了诸侯国的分裂局面,迎来了首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帝国。秦帝国的制度构建中,中央制度尤为关键,它由监察、行政、司法、言谏四大体系构成。
在大秦的行政机构中,三公九卿是核心,到了隋唐时期,这一体系逐渐演变为三省六部。而御史这一负责监察的职位,其职责便是围绕皇帝进行言谏。在电视剧中常被称为都察院的时代,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秦帝国的最高司法机关被称为廷尉寺,延续至后世,人们称之为大理寺。大理寺卿作为最高司法官,其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唐代时,大理寺卿是从三品的高官;到了宋代,更是跃升至正四品;明清时期则维持正三品的地位。蒙古人所建立的元朝则稍有不同,其最高司法机关是刑部。
刑部作为古代司法部和公安部的结合体,与大理寺的业务在某些时期存在交叉和重叠。明朝建立后,刑部成为主要司法机关,大理寺则转变为复核机关,都察院则负责司法监督检查。这就是所谓的“三法司”大理寺、刑部、御史。到了明清两代,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共同审理重大案件,称为“三堂会审”,其中刑部为主导部门。
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代的“三法司”制度。刑部的权力尤其显赫,不仅负责审判,还负责复审和刑罚。此时的大理寺主要负责复核死刑案件。都察院除了审核死刑案件外,还参与秋审和热审,并对百官进行监督。在这一背景下,“刑部”成为“三法司”中权力最大的部门。值得一提的是,“六扇门”其实正是这“三法司”衙门的合称。“六扇门”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总部坐北朝南的大殿设有六扇门而得名。这一神秘组织不仅在朝廷内部享有盛誉,更在江湖上流传着各种传说。“六扇门”的人不仅要遵循朝廷制度,还需熟知江湖规矩。他们既是公务员又是江湖侠客黑白两道通吃专办棘手的大案要案解决一些朝廷不便直接出面之事。“六扇门”比起其他情报组织如粘杆处、锦衣卫等更为神秘莫测据说就连权势滔天的东厂厂长“九千岁”也曾栽倒在六扇门的掌控之下足见其威名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