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消费葡萄酒达19亿瓶 名酒消费远超产量

大健康 2025-04-18 05:38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随着市场动态的调整,曾经一度被推至顶峰的波尔多葡萄酒逐渐回归理性。从昔日的“假酒”风波到今日的价格暴跌,数万元一瓶的葡萄酒如今逐渐褪去天价的光环。一方面,像“拉菲”这样的超高档红酒面临市场的严峻考验,一些年份酒的跌幅甚至超过40%。另一方面,市场上频频出现的名酒仿冒乱象,也让红酒价格的合理性受到质疑。

在我国,红酒市场的变化尤为引人注目。上海作为主要的进口葡萄酒集散地,其进口量连续五个月下滑。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关区进口葡萄酒的数量和均价都有所回落。而在去年下半年,红酒市场曾异常火爆,创下月进口量记录的也催生了葡萄酒零售及拍卖市场的火热。

如今的天价红酒大起大落背后暴露出市场乱象的多个环节。业内人士认为,理顺市场定价机制已成为监管部门及酒业需要深思的问题。除此之外,炒作进口葡萄酒的背后主要是游资和部分酒商在推动,而高收益、保本宣传和外部投资机会少也是投资热潮的助推器。

除了炒作,我国红酒市场还面临着“名酒”消费远超实际产量的问题。山寨产品、无牌产品、仿冒产品纷纷涌现,其中不乏假酒勾兑或劣酒装瓶的情况。除了被侵权严重的“拉菲”,“卡斯特”等品牌也屡遭仿冒、侵权。这些乱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红酒市场的健康发展。

红酒的定价也存在“层层加码”的情况。一些进口红酒的进货价并不高,但经过层层加价,零售终端价却远高于实际成本。一些销售人员还利用国内酒种消费习惯,强调“50年陈酿”“60年佳酿”等概念来抬高售价。

针对这些问题,根治“炒作”现象需要完善行业规则。在完善国家及行业规范的还应落实已有的原汁含量、标识信息等规定,避免监管空白。日前,国家质检总局等七部门已联合开展打假专项集中行动,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也有望在年内“适时发布”。

中国红酒市场虽然占比还小,但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信息的不对称和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的不了解,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乱”的感觉。除了的规范,市场充分竞争、缩短流通环节、减少渠道加价也是价格走向理性的重要途径。消费者也应掌握基本的红酒知识,理性选择酒种。

展望未来,国际酒类展会组织VINEXPO预测,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葡萄酒消费将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增速最快的区域之一。这一预测也表明了红酒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发展前景。

上一篇:心跳过快怎么办?自我救护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