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液被爆3毛成本卖到21元 监管缺失药品中间常

大健康 2025-04-18 10:28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参与调查的记者深入了药品价格内幕,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他们获得了业内人士提供的药品价格目录,涉及上百药厂和上万种药品,从出厂价到医院零售价的对比结果令人震惊,某些药品的利润超过了惊人的500%。特别是某些注射液,成本仅有3毛钱,却以数十元的价格出售,暴利的程度触目惊心。

以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为例,出厂价仅为每支0.52元,中标价却高达16元,医院零售价更是达到了18.4元,中间利润超过了惊人的3%。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让人不禁对药品行业的利润产生质疑。

更令人关注的是,同一款药品在不同的城市却有着不同的标价。张先生的经历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在不同城市使用过同一种名叫克林霉素磷酸脂的注射液,发现价格差异巨大。

面对这一复杂的现象,国务院医改办对药品价格高利润现象做出了回应。有关负责人表示,常用药品的利润在不同地区出现巨大差异的原因,是因为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推行进度不一。虽然超过2/3的省区市已经按照新机制出台了采购文件,有效地降低了原来的药品价格,但仍有一些地区未严格执行新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对于为何这些地区未能严格执行新机制,国务院医改办并未给出进一步的解释。

事实上,始于十年前的药品集中招标制度明确要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都必须实行竞价采购,价格由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这个审定公布的中标价背后的产生方式,对普通公众来说一直是一个谜。

业内专家和知情人士透露,越高价的药越容易中标,因为评标专家大多来自医院,他们更倾向于支持高价药品,因为加15%政策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现在的药品招投标过程缺乏监督和监管,导致药厂和医药公司都知道,他们的药品要中标,就必须是高价。

在这一背景下,新的基本药物招投标与过去的旧制度存在显著区别。新的制度直接向生产厂家招标,确保价格直接到位。而旧的制度居然向流通企业招标,给销售和议价提供了空间。新的制度是招标采购合一,既负责招也负责买回来,确保量大价格就便宜。而旧的制度则给了医院单独谈判的机会,为潜规则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新的招投标制度还采用了双信封制,一个信封定质量,一个信封定价格。这样的制度设计旨在确保质量和价格的公正性。然而旧的制度却没有这样的标准,使得药品价格混乱不堪。在这一切的背后,是药品行业的复杂生态和深层次的利益纠葛。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