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产品两次抽检大相径庭 企业曾进京公关

大健康 2025-04-18 12:38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揭开“蓝帽”背后的秘密:保健食品的真实质量引人忧

曾经被视为保健食品信誉保障的“蓝帽”标志,如今却频频引发公众质疑。这一标志,是各大保健品厂商自我宣传的王牌,但最近的螺旋藻产品铅超标事件,让人们开始对这个标志的真实性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望》新闻周刊的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不仅是螺旋藻,一些螺旋藻的“蓝帽”产品,如“汤臣倍健”、“清华紫光”、“康特力斯”等,都存在疑似铅含量超标的问题。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带有“蓝帽”的鱼油产品,也暴露出了质量隐患。

蓝帽,是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在这个看似严谨的审批制度背后,却隐藏着以代理机构为中介的灰色甚至非法利益链条。这些代理机构通过“编材料”、“卖批文”、“贿评委”等手段,使得“蓝帽”审批的门槛形同虚设。

这些利益链条的存在,导致了监管部门的两次公开抽检结果大相径庭,有的保健产品从“不合格”神奇地变为“合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检测流程既可以推脱监管责任,又可以保住涉事企业。

市场热销的多种鱼油软胶囊也戴上了“蓝帽”,但其质量究竟如何?记者在京、津、冀三地药店的保健食品专柜购买了8大品牌的鱼油产品,并送交权威机构检测。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产品未达标。其中,“恩贝特”牌鱼油的EPA含量仅为标注值的四分之一,“欧丽莱”牌鱼油的DHA含量与标注值相差40多倍。有关营养专家表示:“这些鱼油产品,可以说是‘吃不死人,但没营养’。”

为何这些戴“蓝帽”的鱼油胶囊中的EPA和DHA含量如此低?一方面,鱼油原料是关键,含量高则进价高;另一方面,有的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会引进低含量原料或在生产中添加副食品偷工减料。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鱼油企业缺乏实际生产能力,普遍委托软胶囊厂进行加工,而这些软胶囊厂可能会使用回收的明胶残渣等作为原料降低成本。

中国保健协会的专题调研报告显示,一些企业用色拉油加腥味素配制生产食用鱼油,有的甚至用工业鱼油或鱼油尾料制造鱼油。还有的企业使用猪皮、鸡皮甚至废弃皮具如皮鞋、皮包等制作胶囊壳,导致鱼油成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面对这样的现实,消费者如何能够放心选择保健食品?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这个信息繁杂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去辨别、选择保健食品,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