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也要奔小康
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条件的短板逐渐凸显,国家虽已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改善,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仍存在诸多挑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此表达了严肃的关注。
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设中,硬件设施的改善已初见成效,但软件方面的进展却不尽如人意。多位代表和委员忧虑地指出,尽管基层医疗机构的环境得到显著提升,但人员素质与医疗水平并未同步提升,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杨金生表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到医改的成败。他建议应更加重视,找准方向,加大投入。刘迎龙委员则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虽然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有了改善,但人员素质与水平仍然滞后,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改变。
以北京市为例,尽管作为医疗资源集中地,其医务人员数量理应充足,但实际上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数量却存在巨大缺口。基层医生与大医院医生的收入差距过大,这也直接影响医生的就业取向,使得基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难以健全。
更令人担忧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不足甚至可能危及医改成果。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透露,近期麻疹患者数量的激增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滑坡已经显现。他警告说,基层网底有破的风险。
王宇还指出,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缺口依然很大。基层疾控部门为盈利而去赚钱改善待遇的做法是一种危险信号。他强调,只有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守住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让医改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沈进进代表则提出了关于乡村医生身份问题的建议。他认为,乡村医生的身份问题已直接影响到医改的推进。他提议参照民办教师转化分流的方式,解决乡村医生的身份编制问题,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破,让广大农民享受到真正的医疗改革红利。
尽管国家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做出了诸多努力,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只有持续加大投入,重视软件建设,解决基层医生的待遇问题,才能真正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医改成稿顺利推进。随着各方共同努力,相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定会有所突破和进步。在基层医疗卫生整改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下我们坚信能克服一切困难推进改革并带来实质性的进步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