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冒药不宜给2岁以下儿童服用

大健康 2025-04-18 16:21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近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气温的起伏不定,从去岁十一月至今,该中心的门急诊量始终在四千人次左右徘徊,与此接受补液治疗的患者数量也急剧上升。根据门急诊办公室统计的数据显示,每日的补液量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攀升至千人次以上。面对仅有150张补液床位的医院,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高峰时期,每位患者平均等候时间超过三小时,形势不容乐观。

在这波补液热潮中,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的周云芳主任指出,补液需求的增加既有家长的期望也有医生的考量,但更多的是源于家长的误解。许多家长误认为补液能够快速降温,促使病情好转,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用药原则:“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然而在中国,这一原则有时却被颠覆。

周云芳医师强调,静脉补液并非随意进行,而是适用于几种特定情况:对于中至重症疾病,需要通过静脉给药;严重腹泻导致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通过补液补充体内的电解质;由于胃肠不适无法进食,可通过补液维持基础代谢;病人处于急救状态,需开放静脉以支持抢救措施。而对于单纯的退烧,真正有效的药物并非通过静脉输注。

对比国内外的医疗实践,我国患者在药物使用方面似乎更为积极,而国外患者则更倾向于避免使用药物,更不用说进行补液了。例如,美国国家药监局早在2007年就提示,对于两岁以下的儿童,原则上不使用抗感冒药进行感冒治疗。至于通过输液治疗感冒,在美国更是罕见。

周云芳医师指出,静脉输液存在一定风险,特别是对于儿童。由于是有创操作,容易引起感染,导致静脉炎。药品的副作用在静脉输液时更为显著。儿童静脉补液所需时间较长,通常需要1至2小时,这期间补液区域人多拥挤,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嘈杂的环境也不利于患者的休息,给家长和患儿带来困扰。更重要的是,打针对儿童的心理可能造成阴影,影响他们对医疗过程的配合度,从而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面对普通的感冒发烧,周云芳主任建议,家长不必过于惊慌。通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反应和面色,可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孩子精神饱满、反应正常,胃口良好,那么可以先尝试物理治疗降温,配合口服药物,注意休息和水分补充,来缓解病情。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和头部冷敷等。

在此,我们呼吁家长理性对待孩子病情,遵循医嘱,科学治疗。也希望社会各界关注儿童健康,共同营造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绵阳南山双语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