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廉价药悄然“消失”
面对现实挑战:廉价药的存亡之路
一边是民众对医疗费用的沉重负担,一边是逐渐消失的廉价药,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公众不禁要问,物美价廉的药品究竟何去何从?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
让我们关注那些正在消失的廉价药。诸如“宝塔糖”、“颠茄片”、“氯霉素”眼药水等,这些曾经熟悉的药品名字正在淡出市场。据一项针对国内12个城市42家医院的调查显示,目前医院的廉价药缺口高达342种,其中低价药品占比高达69%。这意味着许多曾经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廉价药品正逐渐消失。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医药流通企业,也面临着这一难题。尽管其技术和资本实力雄厚,但在廉价药市场领域,受到成本压力的影响,也难以维持生产。该公司停止生产的一些亏损产品,如雷咛替丁胶囊、抗感解毒颗粒等,都是消费者喜爱的廉价药品。由于近年来药材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人工、水电成本的逐年上升,国家对药品的价格控制也使得一些低价药品出现亏损而停止生产。
在招标过程中,药价越低越容易中标,这一规则导致小企业以牺牲质量来压低竞标药价。而大企业出于对品牌的保护,往往拒绝“以次充好”,最终一些大企业反而无法在廉价药的生产中占据优势。面对这种情况,一些企业选择淘汰或改良产品来应对市场压力。但是漫长的等待周期和广告投入使得廉价药的生产更加困难。一些企业选择对廉价药进行“改良”,重新包装后以全新面貌推出市场。然而这背后往往是价格的大幅上涨。
除了企业的原因外,医院也难脱干系。医院占据了药品消费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由于廉价药的价格透明且无提成,在“以药养医”的背景下很难进入处方。医药代表与医生的利益关联也使得廉价药难以进入医院。一些人将廉价药的消失归结为医院的药品提成制度。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础药物进入医院。然而作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在短期内仍难以取消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更多的和尝试。
面对这一现实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廉价药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国家应出台相应补偿机制来支持低价药品的生产同时改变固定的定价策略根据市场变化实时监控定价以维护药品市场的稳定。此外还需要加强监管防止药品市场的恶意竞争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确保廉价药的生存和发展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